每一项工作都见证档案力量——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主题馆部副部长许润禾
主题馆的城市人馆外观 宁宇龙 摄
6月1日上午9时,世博园6号门外,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群如潮水般开始涌进园区。记者也选择了6号门进园,因为今天世博会主题馆部的副部长许润禾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许润禾开门见山:“上海世博会主题馆的每一项工作都见证了档案力量!”
档案伴随各项工作始终,助主题馆完成任务
“档案伴随了主题馆各项工作的始终,为主题馆成功演绎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润禾显然对主题馆的档案工作非常满意。
自2007年进入世博局后,许润禾始终要求主题馆的工作人员,务必把档案工作做好。许润禾说:“档案的价值在于真实完整地记录,有了档案,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回忆出过去走过的每一步。”
自1933年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开始,世博会历史上正式使用“主题”。如何将本届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诠释深刻、演绎全面,成了主题馆的首要任务。
许润禾说:“为了完成好这个任务,从一开始我们就制定了‘集世界之慧,举全国之力’的工作原则,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由于语言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文字资料便成了我们与国外设计团队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档案也随之大量产生,做好档案工作也成了能否真实再现征集全过程的唯一手段。”
记者还了解到,世博会期间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处理,及时向有关方面及领导汇报情况也异常频繁,档案再次发挥了其“真实、全面”的独特作用。由于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每一次汇报工作都很顺利,同时,这些档案也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档案代表我们团队,给全国人民满意的交代
许润禾说:“世博会是全国性的,因此,我们要给全国人民满意的交代。除了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场馆与服务外,档案不可或缺。”
如此大规模的世博会,工程投资令人关注。“钱从哪来,流向是哪”“花费多少,收入多少”等问题都需要真实合理的解答。
俗话说“空口无凭”,那凭证是啥呢?
“档案!”许润禾斩钉截铁地说:“档案就是最好的说明与证据。”
据许润禾介绍,自主题馆部开工以来,涉及团队选择、方案裁定、问题解决、资金使用等大大小小的会议不计其数,但每次都有详细的档案记录,既有文字又有视频,没有任何遗漏。对于签订的合同,主题馆部都会有12份备案,设计方案的备份则多达15份,其他档案资料也都建立目录及时归档保存。这些档案材料足够详细、足够真实,足够给全国人民以满意的交代。
档案将超越时限,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世博
许润禾说:“对于世博会,我们非常关注当前的运营状况,但更关注世博会留给了我们什么。我认为,除了部分场馆及城市建设等物质财富外,能留给我们更多的就是精神财富。”
对于精神财富包括哪些?如何保存?许润禾作出了如下解释。
比如主题馆内的“城市人馆”,主办方寻找了6大洲的6个城市中的6个家庭,跟踪拍摄他们各自3个星期的影像资料,内容包括家居、生活、交往、工作等,这些是我们了解国外文化的窗口。世博期间来上海的人毕竟是少数,没来的人就要靠这些影像资料来了解。
针对现有的档案资料,主题馆部也已开始了整理利用。他们选取最精华的部分编辑出版了刊物;同时,邀请专业的制作团队,拍摄全程记录主题馆部工作始终的纪录片。
“世博会是有时间限制的,而档案却可以超越时限。我相信,现在留存下来的档案,一定能造福子孙后代!”许润禾最后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6月7日 总第2012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