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6万农户有了信用档案
工业文明让土地流转到少部分农民手中。农业想进一步发展,不愿离土的少部分农民不知最缺的或许还是资金。
农民贷款难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很大程度上在于农村信用体系的缺失。
2009年义乌金融部门以信用评价为切入点,开始破解农户融资难题。人行义乌市支行一组数据显示,从去年7月开始至今,义乌至少已帮助6万个农户建立了信用信息档案,从而带动了义乌农村金融创新。
档案让农户有了底气
50多岁的朱荣法是义乌市赤岸镇上吴村的一位种植大户,从前年开始种植规模一直保持在100亩左右,分散在上吴周边的几个村庄内。去年上半年,村里对土地流转承包权进行了公开招投标,朱荣法这位种植大户却乐不起来。
“承包流转土地需交两年7万元承包款。凭着我的为人,借一两万元没有问题,但一下子借这么多钱,可我一时说不出口。”朱荣法说。
在以往缺钱时,种植大户朱荣法首先想到的是亲朋好友,而不是银行。借款数额通常在1万元以内,期限不超一年。
正当他望洋兴叹时,幸运已降临在他的身上。在土地流转承包权公开招投标过程中,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赤岸支行信贷人员来到这里,给包括他家在内的农户建立了首份信用档案。凭着信用档案,朱荣法拿到了授信金额10万元的丰收小额贷款卡。
据记者了解,目前金融机构不敢下乡,主要是对农民“家底”信息不了解引起的。再加上政策原因,农民手中的资产一时无法转化为抵押物,因而不少金融机构不敢向农民放贷。
针对这个现象,去年7月义乌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义乌市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在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各镇街则由分管副镇长(副主任)和合作银行各支行信贷人员组成信息采集工作小组。
试点工作首先在农业底子相对较好的赤岸镇展开。宋志平是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赤岸支行副行长。他说他们对辖区66个行政村进行初步筛选,最终确定上吴村为首个试点村。
上吴村有200多户,农业经营户占全村户数65%以上,其中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有40户。在村“两委”干部协助下,信贷人员首先拿着统一格式的农户基本概况信息表挨家挨户进行登记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户主姓名、收入、借贷(包括民间借贷)、道德品质等10多项内容。
这些内容汇总后,村“两委”主要干部和信贷人员还要召开农户信息评审会,然后根据评审结果,逐一给农户建立信用档案。
在单个试点的基础上,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已将此项工作扩展到其他支行。到目前,每个支行都已帮助辖区内不少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
。
档案带动金融创新
丰收小额贷款卡是省农信联社以丰收借记卡为平台试行研发的,具有“一次授信、循环使用;自助贷款、方便快捷;通存通兑、功能齐全;节约成本、普惠‘三农’”等特点。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赤岸支行是金华市发放丰收小额贷款卡的试点单位。
在试点过程中,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对农户放贷需求和家底了解不够。承担农户信用档案建设试点后,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就将信用档案建设跟丰收小额贷款卡发放工作结合起来。
在上吴村,信贷人员对采集到的农户信息进行分析,然后筛选出四类客户:第一类是经营状况较好、有资金需求的;第二类是经营状况较好、暂无资金需求的;第三类是长期在外经营或务工的;第四类是开办小商品加工点,无资金需求的。
按这四类客户的具体情况,信贷人员着重于第一类、第二类客户,对他们开展丰收小额贷款卡发放培训,最终确定了24户信用度高、有资金需求的农户作为首批授信对象,先后发放了授信金额152万元。
被确定为授信农户后,种植大户朱荣法还亲自找到另两名种植大户朱桂良和朱春根,组成联保创业小组。
“遇天灾有风险时,大家可以承担贷款风险,在平时,大家还可以互相探讨创业问题。”朱荣法说。
除了朱荣法所在的联保创业小组,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还在上吴村帮助其他农民成立了6个联保创业小组。
隆冬田野,万物待苏。朱荣法说,新年究竟种什么好,他已跟其他两名创业伙伴讨论多次。
义乌信用信息档案建设还为义乌计划已久的一项农村金融创新打下了基础。这项金融创新叫“农户住房抵押贷款”。
早在2001年,湖州曾尝试为农房抵押贷款提供制度平台。2007年,嘉兴、温州等地也陆续试验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但缺乏信用体系保障等原因,类似的抵押贷款在各地不温不火。
根据《土地法》规定,农村宅基地属“农民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无处置权。另外,《担保法》也规定,农村宅基地不可作为抵押物。新实施的《物权法》首次对宅基地这一“用益物权”作了保护性的规定,但回避了能否允许农民处置等问题。
去年上半年,人行义乌支行已针对此项金融创新进行调研,并向义乌市政府提交了《义乌市开展农房抵贷可行性调查及建议》。随后,义乌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一个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农户信用档案为基础,防范贷款风险,尽量做到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不进入诉讼程序”。
目前,义乌市政府已确定义乌市农村合作银行为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试点单位,相关试点方案、流程及配套规程正在制订中。
人行义乌支行信贷调统股一位负责人说,建立农户信用档案后,农户的信用观念已得到进一步增强,有的农户还主动要求建立信用档案。
由于认识等原因,大多农户不愿到金融机构借款,而喜欢民间借贷,但随着农村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将在农村出现,农户的融资成本将会降低,农村民间借贷现象也会减少。
针对丰收小额贷款卡的发放,义乌农业合作银行制订了优惠的利率定价方案,满足了农民季节性的资金需求。目前,该卡已发放了200多张,授信金额1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