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档案馆迎来50大寿 “解密”尘封密档
●因坚持包产到户,有人被关进监狱
■市民在广东档案馆内可以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摄
记者 陈琦钿 通讯员 钟鸣 实习生 吴平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省,竟还发生过“因坚持包产到户而被关进监狱”的冤案?上世纪60年代就大量出现的 “逃港”风潮,与广东这30年来的发展有什么密切联系?……
昨日,广东省档案馆(下称“省档”)在50周年华诞之际,首发了四本“重量级”图书———《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档案文献———广东》、《图说广东改革开放30年》、《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和《解密档案———广东30年闯关路》。
据悉,这是省档第一次以出版物的形式,公开“解密”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的各类尘封密档。
《解密档案———广东30年闯关路》
档案资料权威又神秘
《解密档案———广东30年闯关路》选编了近30年发生在广东的重要历史事件,内容侧重于改革开放初期和1992年第二轮改革开放启动时的有关专题事件。
通过当事人的亲自讲述,佐以权威而又神秘的档案资料,如政府文件、领导批示等文献及珍贵的相关资料照片,图文并茂地把读者带回历史现场,了解30年改革路上不为人知的真相。如中国的改革开放,竟然和上世纪60年代就大量出现的 “逃港”风潮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坚持包产到户而被关进监狱的冤案,竟然就发生在号称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广东;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不是对外开放,而是要平反冤假错案等等。
《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
26份口述细说改革史
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广东省档案馆采访各领域、各行业的亲历者30多人,形成了3292分钟的录音、录像资料,最终整理集结成《广东改革开放先行者口述实录》一书。
该书通过广东改革开放过程的亲历者、见证人诉说个人的亲身经历以及亲眼目睹的人和事,为读者解读一帧帧广东改革开放记忆画幅背后的生动故事。
书中的26份口述素材,涉及了这个巨变时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既有宏观的反思与辨析,如关于农村的承包责任制、民营经济的发展等;又有微观的个案展示,如有关“太爷鸡”和“何植记”个体鞋厂等。而一些重要的人与事———蛇口的建设、白天鹅宾馆模式、招商引资和“国投”等,则作了专题性的集中讲述。
此外,文学艺术领域的新事物亦有相应的反映———影视、流行乐坛、雕塑均有涉及,如第一部反映改革开放的影片《雅马哈鱼档》以及深圳、珠海市城雕《开荒牛》、《珠海渔女》的创作过程等。(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