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开纳粹大屠杀档案
综合新华社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经61年,
负责保管这些档案的国际红十字会下属国际追踪服务处11个成员国(比利时、英国、法国、希腊、以色列、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美国和德国)上月在德国达成一致,同意向研究人员开放纳粹大屠杀档案。国际追踪服务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成立,总部设在德国拜德阿罗尔森,其主要任务之一是搜寻二战失踪人员。根据规定,国际追踪服务处必须采取行动,防止可能影响大屠杀受害者及其家属利益的档案泄露。
目前还不清楚研究人员具体何时可以接触这些档案,这些档案资料共包含3000万到5000万份文件。
根据1955年签署的《波恩条约》,纳粹大屠杀档案拒绝外人浏览和复制,目前的规定是,纳粹大屠杀档案只能提供给大屠杀受害者,第三方人士必须获得受害者书面许可,方可接触这些档案。不过,幸存的纳粹大屠杀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担心,如果这一规定不改变,他们亲人的历史就将面临丢失的危险。因此,他们向包括德国在内的国际追踪服务处11个成员国施压,要求公开这些档案。监管档案的11个国家
在7月份协议签署后,还需要这11个成员国予以批准。耶格说:“很难预计每个国家批准需要多长时间。”他说,德国承诺将“尽快批准”这项协议。
在评价德国的这一举动时,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负责人布卢姆菲尔德说,档案公布正是时候,近年来欧洲出现纳粹思想抬头的趋势,2005年,德国各地发生的与新纳粹有关的案件达1.2万起,创下近年来的最高纪录。德国此举将会引起全世界人们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
摘自《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