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在沈阳举行
9月15-16日,由中国档案学会主办、沈阳市档案局承办的中国·沈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高层论坛在沈阳举行。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冯鹤旺,中国档案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彭定安以及上海大学、辽宁大学和来自全国 20多个省、市档案局的领导、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论坛。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辽宁省档案局局长刘金树,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邹大挺、副秘书长陈小平等出席论坛。论坛开幕式由冯惠玲主持。邹大挺和刘金树先后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
参加论坛的代表紧紧围绕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和广泛的交流;就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家庭建档对家庭、社会和档案工作以及在服务民生、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等方面的作用达成了共识。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冯惠玲的《家庭建档的双向意义》、河北省档案局的《一切围绕家庭转一切围绕需求建》、辽宁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彭定安的《对于家庭建档的几点认识》、沈阳市档案局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深入推进家庭建档工作》以及广东省、天津市、江苏省档案局等专家、学者有关家庭建档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观点与见解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论坛讨论分别由中国档案学会理事长冯鹤旺、秘书长孙森林主持。
论坛讨论结束后,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家庭建档工作是档案工作服务民生、服务人民群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国家档案局对家庭建档工作是鼓励、倡导和支持的。杨冬权局长从“三个有利于”充分肯定了家庭建档工作的重要意义:第一是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他指出,家庭建档有利于家庭权益的维护,有利于家庭事务的管理,有利于家庭矛盾的化解,有利于家庭文化品位的提高,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有利于家庭史料的积累。第二是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他强调,家庭建档有利于社会的和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的宣传教育,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史料的积累。第三是家庭建档有利于档案工作。他阐述,家庭建档有利于档案资源的丰富和增加,有利于档案服务范围的扩大,有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提高。
杨冬权局长指出,正是由于有了这“三个有利于”,所以目前在全国各地形成了家庭建档工作的三个积极性,即百姓的积极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档案部门的积极性,也使家庭建档工作成为了“四个工程”,即档案工程、领导工程、社会工程和百姓工程。
杨冬权局长对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要认真总结并充分认识家庭建档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家庭建档是档案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方面;是档案部门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的新的着力点;是档案部门为民生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内容;是对档案工作地平线的一种新拓展,对档案工作服务领域的新扩大,对档案服务范围的新延伸;是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的一种好手段;是中国档案工作者的一项创新,填补了国际档案界的空白,是中国档案工作者对国际档案界的新贡献;是对历史传统的挖掘、继承、弘扬和光大。第二,要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引导,广泛开展家庭建档工作。杨冬权局长强调,在开展家庭建档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并把握五项原则:一是要把家庭建档工作变成领导工程、百姓工程和社会工程,争取把家庭建档工作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列入有关部门的工作内容。二是坚持以服务为切入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自愿。抓重点、抓需求,不搞一刀切,做到三个“不得”,即不得急(急于求成)、高(标准过高)、包(包办代替)。四是坚决不给群众增加负担,不给群众增添麻烦。五是注意发挥家庭档案的作用,使家庭建档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论坛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家庭建档沈阳宣言》。
论坛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沈阳市档案局馆举办的“沈阳市家庭建档工作成果展”“沈阳市家庭档案珍藏展览”和“沈阳的记忆”等展览,及沈阳市档案馆计算机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