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06年档案工作十大新闻揭晓
新年伊始,市档案局评选出了去年全市档案工作十大新闻。当选的十大档案新闻从不同侧面反映了2006年全市档案工作取得的新成绩、工作中的新亮点。
1、与市发改委联合召开《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陈乐人局长介绍了规划的主要内容、规划编制情况并同姜之茂、罗运鹤副局长及市发改委有关部门负责人回答了数家媒体记者的提问。
2、市档案局成为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档案信息化工作被纳入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领导体制和总体规划,并成立了由市档案局馆和市信息办为领导、成员包括10多家市属委办局和18个区县档案局馆的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这对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健全安全体系,加强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促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与“数字北京”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3、《北京与莫斯科的传统友谊——档案中的记忆》出版发行。作为俄罗斯年——“莫斯科北京周”活动项目之一的《北京与莫斯科的传统友谊——档案中的记忆》一书发行式,中俄双方在北京贵宾楼饭店隆重举行。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和莫斯科市市长卢日科夫为新书签字。
4、市政府确认市档案局行政执法主体性质。市档案局成为全市具有行政执法权的65个市级行政执法主体之一。行政执法依据为8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具体行政执法职权30项。为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促进全市档案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行政处罚两起擅自销毁档案、涂改档案的违法案件。根据群众举报和媒体披露,市档案局依法对某单位某工作人员擅自销毁规划档案的违法行为和某矿山医院涂改病历档案骗取医保基金的案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取证,对涉及两案的当事人分别做出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和行政警告处分,实现了依法行政处罚零的突破。
6、加强奥运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市档案局举办针对奥运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专题培训班。就基建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基建工程竣工档案的基本内容及竣工档案编制方法等进行授课,来自市重点工程及奥运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学习。
7、行政规范性文件查阅有条不紊开展。市和区县档案馆自1月1日起成为本级政府指定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查阅场所,并全部于当日起对社会开展查阅服务;市档案局馆与市法制办共同确立了全市各有关单位行政规范性文件送缴、接收、查阅方式、程序、要求等规范工作机制。
8、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档案工作建设。在全市建立7个不同类型村级档案管理试点示范村,对村级档案人员进行培训,推动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监督指导社区档案工作,全市2000多个居民委员会实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
9、全市所有档案人员培训经费均由政府“买单”。实现对市属单位和区县档案局馆档案人员培训所需经费,全部由市财政负担。全年举办岗位培训、专题培训、继续教育以及领导干部进修等各类培训班20期,培训学员1471人,使用经费55.17万元。
10、全市档案系统开展“档案与你同行”主题演讲活动。各区县和市属单位近280人参加了基层选拔赛,体现了活动开展广泛性和档案工作者积极参与性。经过全市预赛选拔,最后有14名选手进入决赛。演讲者以真挚、朴实语言讲述了自己对档案工作的感悟,颂扬了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贡献,讴歌了档案人献身兰台的情怀。经过激烈的角逐,通州区档案局选送的曹丽娜夺得本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来自各区县档案局、市属单位的领导和干部职工共约520余人观摩了决赛,数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报道。
稿源:北京档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