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9年(1930) 1月1日,颁布《度量衡法》,临安县于民国20年12月10日划一度器,21年2月1日划一衡器,22年3月1日划一量器。
民国28年(1939) 1月1日,《浙西日报》创刊。
民国30年(1941) 1月1日,浙西民族剧团在西天目山朱陀岭“七·七纪念堂”成立,演出进步剧目,演员有吴茵等。
1950年1月1日,杭州市委宣布对外办公。
1956年1月1日,杭州市区有48家私营丝织厂和4家经绒染坊申请实行公私合营。
1957年1月1日,上海—杭州—南昌—广州民用航空线通航。
1959年1月1日,《昌化报》试刊后正式创刊;8月1日改《昌化日报》;1960年9月1日停刊。
1972年1月1日,反映杭州市桐庐南堡人民抗灾事迹的电影纪录片《泰山压顶不弯腰》在浙江省上映。
1979年1月1日,杭州海关成立。
1984年1月1日,中国工商银行临安县支行挂牌。1986年5月1日正式成立。
1986年1月1日,位于西子湖畔的潘天寿纪念馆恢复对外开放。
1987年1月1日,位于杭州西泠桥旁的镜湖厅对外开放。
同日,杭州龙翔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并实行挂牌股票交易。
1990年1月1日,临安供销大厦开业,大厦12间,高8层,建筑面积5736平方米,1、2层营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人前往参加开业典礼。
1992年1月1日,中共临安县委召开有26名科技界代表参加的科技座谈会,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参加座谈。县委书记管竹苗代表县委强调“三个第一”的思想,即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树立把科技放在经济建设第一位的思想,树立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科技的思想。并对全县科技工作提出了要求。
同日,1992年中国友好观光年暨江浙沪旅游年在杭州开幕。
1993年1月1日,杭昱公路临安段改建工程举行开工典礼,市委书记李金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万里、副市长王良仟、市政协副主席缪开寿及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奠基劳动。青山、锦城、玲珑地段,县四套班子领导和县级机关干部、中小学生、沿线村民万余人投入义务劳动。
同日,杭州市粮油取消凭票定量供应,实行放开经营。同时取消民用煤油凭票定量供应办法。
1994年1月1日,临安县人民政府根据省、市地名委员会“关于建制镇设立标准路、门牌的通知”精神,重新公布了锦城镇钱王街等41条街(路)名,并在9月树立了标准街、路牌。
1994年1月1日,临安县住房制度改革方案出台。
1995年1月1日,县委组织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以及玲珑指导组、农经委、农业局、供电局、水电局、农机总公司、农业银行、农资公司、临安报社、广播电视局的负责同志,在青山镇开展“进农家、访农情、解农忧、兴农业”活动。
1995年1月1日,临安县实行盐业专营。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养老保险统筹等。
1997年1月1日,市政府出台《临安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规定农民年收入低于840元、城镇居民低于1560元的,列入生活保障对象,获得政府救济。
1997年1月1日,市农村资产评估事务所农业部颁发的“农村集体资产评估资格证”,成为全国第一批获得该证书的单位。
1998年1月1日,青山殿水文站因兴建水利枢纽工程,迁址昌化镇南,更名昌化水文站。
1999年1月1日,市政府为五类产品(专指草莓、食用笋及竹笋、新鲜茶叶、鲜活淡水产品、鲜牛奶)运输开通“绿色通道”。在杭州地区范围内,除高速公路外的运输车辆通过收费站,免收过路、过桥等费用。
1999年1月1日,地处锦城镇的汽车北站投入使用。
1999年1月1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正式运作。
2001年1月1日,“2001年体育健身旅游年──游在杭州”活动之元旦火炬长跑活动在西子湖畔举行。
同日,杭州市协警支队成立。
2005年1月1日,临安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
2007年1月1日,上海—杭州—黄山“名城名湖名山”黄金旅游线在杭州启动。来自上海、南京、北京、广州等地的国际、国内旅行社前100强负责人乘坐100辆汽车向黄山出发。
2012年1月1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2015年1月1日,杭州西湖水上巴士开通运行。
同日,杭州市区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