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首页 - 档案文化 - 城市记忆 - 人物

龚自珍

发布时间:2011-09-27
  •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中文名: 龚自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杭州
     出生日期: 1792年8月22日
    逝世日期: 1841年9月26日
    代表作品: 《己亥杂诗》
     

     

     

    人物生平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号定盦(an),后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后人亦常称之为“龚定庵”。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祖父龚禔身,官至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著有《吟朦山房诗》。父龚丽正,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署江苏按察使,著有《国语注补》《礼图考》《两汉书质疑》《楚辞名物考》等书。母段驯,著名小学(古汉语指文字学)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绿华吟榭诗草》。   龚自珍生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初五(1792年8月22日)杭州城东马坡巷小采园(今有纪念馆于此),是龚家的长房长孙。6岁随父母租居北京绳匠胡同、潘家河、门楼胡同、手帕胡同和城外上斜街等处,8岁便读《登科录》,11岁师事建德贡生宋璠,次年随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接受了严谨的训诂训练。14岁即考究古今官制,撰有“汉官损益”等文。16岁开始通读《四库全书提要》。嘉庆十五年(1810),与表妹段美贞结婚。1813年4月再应顺天乡试,又名落孙山,7月妻子因误诊卒于徽州府署。9月天理教农民起义。次年著四篇《明良论》,第一次明快地表露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对君权专制进行抨击。他指出,腐败的原因首先在于皇帝视臣下如犬马、奴才,使大臣不知廉耻,只知朝夕长跪,只知追求车马、服饰,以言词取媚君上。在这种制度下,“官愈久则气愈偷,望愈崇则谄愈固,地愈近则媚益工”入骨三分的针砭,令外祖父段玉裁阅后又惊又喜,他欣然加墨批点:“四论皆古方也,而中今病,岂必别制一新方哉?”他欣慰地说“犹见此才而死,吾不憾矣!”。后回徽州后参与父亲主持的《徽州府志》重修工作。1815年,续娶安庆知府何裕均侄孙女何吉云。祖父病逝后与家人回杭州守孝。两年后返京,租住北京法源寺南。   嘉庆二十四年(1819),28岁的龚自珍会试不售,在京师与魏源一起师事今文学家刘逢禄,研读《公羊春秋》。嘉庆二十五年(1820),龚自珍会试再度落第,以举人挑选为内阁中书。从道光元年起,又任国史馆校对等官职,先后十几年。其间,他阅读了内阁丰富的档案和典籍,勾索旧闻,探讨历代得失,以后又参加《大清一统志》的修撰,写出了《西域置行省议》等有深刻见解的文章。   道光九年(1829),38岁的龚自珍经过第六次会试,终于考中进士。他在殿试对策中仿效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撰《御试安边抚远疏》,议论新疆平定准格尔叛乱后的善后治理,从施政、用人、治水、治边等方面提出改革主张。“胪举时事,洒洒千余言,直陈无隐,阅卷诸公皆大惊。”②主持殿试的大学士曹振镛是个有名的“多磕头、少说话”的三朝不倒翁,他“以楷法不中程,不列优等”,将龚自珍置于三甲第十九名,不得入翰林,仍为内阁中书。在历任京官的20年中,龚自珍虽困阨闲曹,仍屡屡上书,指斥时弊,但都未被采纳,甚至被同僚视为“痼疾”。这一时期,他也撰写了更加成熟的一些政论,如《乙丙之际箸议》、《大誓答问》、《古史钩沉论》等,讥刺封建官僚的昏庸。   在京中,与龚自珍密切交往的好友,除了魏源等常州学派的师友外,还有不少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如姚莹、汤鹏、张际亮、黄爵滋、包世臣等。他们常常在诗酒酬唱、赏花观月的聚会中抒发自己救时补弊的情怀。道光十八年(1838)十一月,湖广总督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龚自珍极表支持,作《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向林则徐建议严惩烟贩,积极备战,并表示愿随同南下,共事禁烟。   由于龚自珍屡屡揭露时弊,触动时忌,因而不断遭到权贵的排挤和打击。道光十九年(1839)春,他又忤其长官,决计辞官南归,于四月二十三日(6月4日)离京。同年九月又自杭州北上接还眷属。两次往返途中,百感交集的龚自珍写下了许多激扬、深情的忧国忧民诗文,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315首。   道光二十一年(1841)春,龚自珍执教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三月,父亲龚丽正去世,龚自珍又兼任了原由其父主持的杭州紫阳书院讲席。夏末,他曾写信给江苏巡抚梁章钜,准备辞去教职,赴上海参加反抗外国侵略的战斗。但八月十二日(9月26日),突患急病暴卒于丹阳,年仅50岁。   有一子名龚橙(号半伦),1860年英法联军进入北京的时候,龚橙是联军的翻译官。

    作品选摘
    梦中述愿
      湖西一曲坠明璫,猎猎纱裙荷叶香。乞貌风鬟陪我坐,他身来作水仙王。
    歌筵有乞书扇者
      天教伪体领风花,一代材人有岁差。我论文章恕中晚,略工感概是名家。

    送南归者
      布衣三十上书回,挥手东华事可哀。且买青山且鼾卧,料无富贵逼人来。
    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梦中作
      不是斯文掷笔骄,牵连姓氏本寥寥。夕阳忽下中原去,笑咏风花殿六朝。
    己亥杂诗(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十四)
      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喑。
    己亥杂诗(十九)
      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
    己亥杂诗(四四)
      霜毫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己亥杂诗(八三)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
    己亥杂诗(八七)
      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己亥杂诗(二二零)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三别好诗
      狼藉丹黄窃自哀,高吟肺腑走风雷,不容明月沉天去,却有江涛动地来。
    投宋于庭翔凤
      游山五岳东道主,拥书百城南面王。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夜坐二首
      春夜伤心坐画屏,不如放眼入青冥。 一山突起丘陵妒,万籁无言帝座灵。   塞上似腾奇女气,江东久殒少微星。 从来不蓄湘累问,唤出嫦娥诗与听。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壮岁始参周史席,髫年惜堕晋贤风。   功高拜将成仙外,才尽回肠荡气中。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秋心三首(其一、其三)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一川星斗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我所思兮在何处,胸中灵气欲成云。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迷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病梅馆记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