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京召开
11月19日至20日,第七届中国电子文件管理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中心和电子文件管理推进联盟联合主办,主题为“电子文件管理十年:回顾与展望”。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付华,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主任冯惠玲,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等出席论坛并讲话。
付华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电子文件管理越来越受社会重视,国家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从国家层面协调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二是电子档案相关规范体系不断建立,国家档案局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如《电子文件管理通用需求》《档案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规范》等;三是档案网络与信息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四是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得到推广,国家档案局发布了建设指南与评价标准;五是档案资源建设取得了成效。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付华也提出目前我国电子文件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是特殊类型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有待加强;三是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保;四是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利用还有待提高。
冯惠玲在讲话中对论坛主题进行了阐释。她表示,世界变化进程加快,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电子文件的变化也十分巨大,电子文件数量飞速增长,在经济发展、政治生态、记忆传承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子文件管理的内涵和机制更加科学和深入。与此同时,电子文件管理也同时面临着载体老化快、寿命短、脆弱性等突出问题。目前,世界多国都在大力推进电子文件全程管理,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国内外电子文件管理现状,尽快行动起来,通力合作,多领域、多渠道推动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发展。
倪光南以早期电子邮件、外部存储设备发展为例,指出目前由于软件系统、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部分文件已无法识别,电子文件管理面临着新的需求和挑战。他表示,电子文件是数字时代的产物,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电子文件管理要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此次论坛聚焦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新政策、新标准,梳理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趋势,探讨了电子文件管理的创新举措和科学方法,就电子文件管理前沿理论政策、国际国内第一手的实践经验、信息技术发展情况等进行了交流,为我国下一阶段的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明确方向、增强共识、加强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来自国家电子文件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国家档案局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央和地方党政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高等院校的代表280人参加了论坛。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12月5日 总第2999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