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在金沙堤。《西湖志》卷四记载:金沙港在里湖之西,与苏堤之望山桥对,适当湖南北正中。雍正八年,总督李卫乐其形胜,复于堤上构石梁以通里湖舟楫,设三洞以酾水,状如带环,故名。1982年,园文局修建玉带晴虹桥,复建重檐桥亭和“雪花白”石栏,恢复了“玉带晴虹”景观。游人置身“玉带睛虹”桥亭,西湖湖西山水如苏堤、曲院风荷等景观尽收眼帘。同时,她作为湖西一处绝佳的“借景”景观,目前已成为杭州西湖旅游景观标志之一。
在苏堤之西的金沙港西面,其实这是一座桥,与苏堤的望山桥相对。清雍正八年(1730年)浙江总督李卫在望山桥北作金沙堤,又在堤上构石梁以通里湖舟楫。当时因为港中溪流湍急,故设三洞以疏导水势。其形如带环,所以取名玉带桥。原来桥与关公祠相接,回廊绕水,朱栏倒影,金碧澄鲜。桥上筑红亭,如飞鸟张翼;桥畔桃柳夹映,晴光照灼,正如长虹横亘天际,与苏堤上的六桥前后相映,更觉景色宜人。今之桥亭为1982年重修之物,形象更为灿烂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