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轮山北行或虎跑后山南行,沿新辟山路至马儿山处,可以看见西向蜿蜒的另一条新修山路,直通九溪理安寺。山路全长近
沿山路信步而行,随处可见繁密的乔木灌林,在自然和天气的变化下,呈现出明暗阴影纷繁多端的的林木景色,每到不同的位置,就会有不同的景致,使人如行山阴道中,目不暇接。路南面是马鞍山。马鞍山平均海拔
“四绕烟霞似化城,灵区古刹忆佳名。空余兴废无穷感,不见残钟发旧声。”
不过如今附近的村民都称呼宏法坞为红花坞,大概是因为“文化大革命”影响而讹音所致吧。
山路的尽头就是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九溪十八涧。九溪十八涧,以顺乎天然、富有野趣的自然景观闻名,倍受历代游人推崇。此处山峦秀美,林木葱郁,水源丰茂,晴时满目是苍翠欲滴的山形树姿,一派野秀幽谧景象;雨时则云蒸雾绕,空灵朦胧,景致尤为迷人,难怪“九溪烟树”被列入了新西湖十景。
九溪十八涧呈“丫”字形,源头有二,一为西面的龙井狮子峰,一为东面的翁家山杨梅岭,溪水曲折而流,沿途次第汇聚了青沱、宏法、渚头、方家、佛石、云栖、百丈、唐家、小康九坞之水,在八觉山下溪中溪酒家处合并,再南流汇入钱塘江。
“九”和“十八”其实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多。九溪十八涧通常简称为九溪。
进入九溪十八涧景区的路其实有很多条,除了上面说的新路,也可以从龙井村进入,或从杨梅岭村进入,还可从之江路的九溪徐村进入,每条游览线路风景各异,韵味互殊,都有自己的特色。
沿之江路九溪徐村步入景区,起初映入眼帘的是数幢农宅,几块水田。仿佛是为之后的美景做过渡,或者是为了更加突出之后的美景,此时眼前的景致并未让人有特别深的感觉。但仅是这一派简单恬静的田园风光,已经可以使人把都市带来的烦嚣心境抛在一边。渐渐的,远处山峦的翠绿颜色向人逼近了,近处溪水的潺潺欢声震动耳膜了,周遭鲜艳的竹木花草晃花人的眼睛了,不经意间人已经陷入了山水的温柔环抱之中,在自然的轻轻抚摩下,感觉到无比的惬意和轻松。印象中,九溪就如同一幅着了浅色的水墨山水画,清新,自然,淳朴,富有内涵。在九溪,随便捡一处僻静角落,或坐,或立,或躺,或依,耳中满是活水清音,风声虫鸣;眼中尽是苍翠碧绿,薄烟淡霭;鼻中全是草树馨香,沁脾空气;心中则俱是纵情山水,忘怀尘世之想。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会使人生出甘愿“老死山中”的念头。
行走途中,随处可以见到路边的枫杨树,枫杨是南方非常普通的树木,在九溪尤为常见,蔚然成林。枫杨虽普通但却很别致,种子形似元宝,长着薄薄的翅膀,如果把它们从高处扔下,会向螺旋桨一样旋转而下,煞是好看。途中有亭曰“林海”,亭上联云:
“小住为佳,且吃了赵州茶去;曰归可缓,试同歌陌上花来。”
赵州茶典出佛教名著《五灯会元》,反映了某种平和禅境;陌上花则是古代民歌。楹联提醒游者游九溪时要浅斟低唱,细细地、悠悠地、缓缓地品味九溪的山山水水,非常契合游览者的心境。林海亭东南面为屏风山,海拔虽不过
从龙井村进入九溪,又别是一番情调。山连山,水连水,溪涧转折多变,峰峦回环曲折,水量丰足,溪中卵石沙砾,历历可见。水石冲激,声如筝簧,组成了一曲曲悦耳的乐章。山间则常年有雾气烟岚,缓缓地出没于林中水边,如诗如梦。清代学者俞樾“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丁丁冬冬泉,高高下下树。”一诗道尽了此地的景致。从杨梅岭进入九溪,则仿佛踏进了幽静深邃的山谷密林。一路上老树蔽日,枝桠交柯,水声若有若无,山势无穷无尽,如同置身原始深山老林之中,感受到的正是郁达夫先生《半日的游程》中所说的“阴森得同太古似的山中的寂静。”清人林纾在其游记《记九溪十八涧》中很好地描绘了此处景致:
“过小桥,向理安寺,路石尤诡异。春(上竹字头下择)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叠,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石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行至九溪十八涧合流处的八觉山下,可见到浓荫中相对封闭的一座小公园。园虽小而景俱全,园内设环山绕水游道,石拱小桥和古雅亭榭。缓步其中,但见山如屏障,水如碧玉,更有悬瀑跌落,迸珠泻玉,令人心旷神怡。飞瀑虽为人工,但丝毫不见造作,宛如天成。瀑布下之清潭,乃九溪十八涧汇流而成,水清而浅,中有小屿,如袖珍西湖,观之甚可喜。沿瀑布有石阶上八觉山,一路可嬉水,可玩石。山半有亭,于亭中四望,九溪茶园山色尽收眼底。亭以上山路渐无,而景色愈佳,仲春季节,山上遍布红、白两色野杜鹃,十分美丽。山顶有盘石如台,峻峭突兀,相传曾有仙人再此弈棋。每逢雨后,八觉山峭壁上之树林就会袅袅升起烟雾,淡淡隐入空中,山水仿佛沉浸在朦胧迷离的仙境里,形成典型的“烟树”景观。公园也因此被有些人称为“九溪烟树”公园。
公园对面,即是百年老店溪中溪酒家,原是一家村野小店,作家郁达夫曾在此品茶赏景,并将自己的感受写进《半日的游程》一文。五十年代收归国有,七十年代重新扩建,近年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设施齐全,环境极为雅致。该店曾创制出“一品江鲜”、“莼鲈之思”、“水漫金山”、“野参鳖腿”等名特菜,其甜点八宝饭曾享誉一时,惜多已不传。
自古以来,人们九溪十八涧胜景的形成都有不同说法。民间传说,从前杨梅岭住着一户人家,一天他们的孩子在溪沟里找到了一颗珠子,在把玩的时候不慎吞进了肚子里,立刻孩子身形不断扭曲、长大,变成了一条浑身漆黑的乌龙,腾空而起。父母闻讯赶至,哭喊着孩子的名字,乌龙一叫一回头,尾巴扫过之处就形成了九溪十八涧。也有故事说此处曾有恶龙为患,一勇士经殊死争斗战胜了恶龙,搏斗留下的痕迹就形成了九溪。
但传说毕竟只能是传说,作为谈资尚可,却无法成为事实。实际上九溪美景的形成要归功于冰川。1947年,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浙江大学部分师生两次在九溪考察,发现古代冰川遗迹。他据此指出,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地质第四纪时,西湖尚处于千里冰封之下,当时下龙井一带的盆谷,承受着大量冰雪,经九溪十八涧流出,九溪十八涧的险峻幽深美景于是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