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首页 - 档案文化 - 城市记忆 - 建筑

九里云松

发布时间:2007-12-27
  • 古时候,西湖南北山各有一道以苍翠松色为主景的绿色长廊。在南山的叫万松岭,在北山的是九里云松,俗称九里松。
       
    九里松地当今洪春桥墩至灵隐、三天竺一段大路它是西湖最早的由人工栽植的行道树带,周密《武林旧事》记载:唐刺史袁仁敬守杭日,植松于左右,各三行。进值开元十三年,正是盛唐时期。这些松树日久成材,株株长得挺拔巷翠,高亢壮丽,姿态雄伟,前人称它们阴霭如云,日光穿漏,若碎金屑玉。人行其间,衣袂尽绿。松树造景,自成特色,后来被列为钱塘八景之一。
       
    袁仁敬当年为何要在通往灵隐、三天竺佛国胜境的这段大道上种植松树,现在已无法弄清,但就上述其所在特殊地理位置而言,九里云松绿色长廊实际起到了佛寺前导部分的作用,是一个环境上与情绪上的过渡阶梯,是前奏曲,起着由俗入清、渐入佳境的妙用。如今游灵隐、三竺,步行经由九里松抵达,与驱车直达,在审美感受上是迥然不同的。
       
    九里松自唐到明朝中期,数百年间一直保持巨松成林,拂云蔽日的风貌,明朝高得常有诗赞道: 然而,自明万历年间起,九里云松的松树越来越少,松景每况愈下,到抗日战争时,更遭日本军砍伐殆尽。1962年以后,经过西湖园林工人的辛勤抚育,一条宽20、两面三刀边各种10行、有湿润地松、黑松、火炬松等近千株的青松林带又出下在九里云松古道上,重展了黛色总疑天目雨,寒声不辨浙江潮的雄健苍郁景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