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儒俞曲园曾掌全浙最高学府-西湖诂经精舍三十多年,湖上处处留有他的翰墨逸事。实际上,在他一生86年中,除居家杭州64年外,还和杭州有着许多“砸碎骨头连着筋“的血缘关系”。 嘉庆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二(1821),俞先生诞生于德清县东门鸟巾山(又名鸟牛山)前的一间称之为“鹊喜楼“的破屋中。其家世清贫,父亲虽中过举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常年在外地坐馆教书或为官僚当文吏。当俞曲园4岁时,出于多种原因,随父亲到临平镇外婆家生活。他在那里受启蒙入学、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中举做官以及创作第一篇诗章、撰写第一部专著、接纳第一名学生。咸丰五年(1855)四月,中进士后由翰林院奉派任国史馆协修,合家离开临平赴京。临平属于杭州,因此这段历史归纳于杭州也理所当然。自同治六年(1867)俞先生应浙江巡抚马新贻邀聘,出任西湖诂经精舍“山长“,直至78岁时以衰老辞席,又是一个32年,这已早为杭州人了解。俞曲园与杭州具有密切深厚的血缘关系。他的母亲是临平人,他便是杭州人的外甥,后又成了杭州人的女婿。更有趣的是其女儿嫁于城东横河桥许家,儿媳娶于塘栖世代药商姚家,连曾孙俞平伯先生也是杭州人的女婿。德清人有句俗谚,叫做“外婆亲,心连心,砸碎了骨头还连着筋”。像这样一连串的外地人与杭州的几代血缘亲,恐怕也是不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