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风俗首页 - 档案文化 - 城市记忆 - 特产风俗

杭州滩簧

发布时间:2006-12-12
  •        简称“杭滩”,为江浙滩簧一支,用杭州方言演唱。据传,杭滩起源于宋室南渡,康王建都杭州,患病在床,杭人为迎逢康王,创造这种坐唱曲艺形式,故又有“安康”之称。杭滩以坐唱形式,五、七人为堂,也有多至九及十一人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种;生又分小生、老生,旦又分彩旦、小旦、老旦。艺人自操乐器,边拉边唱。乐器有胡琴、琵琶、三弦、筝、笙、箫、笛、鼓板,有时也用洋琴。曲调包括滩簧、弋腔、昆曲和小调等,曲牌有“西江月”、“点绛唇”、“醉花荫”、“满江红”等二十多种。

        杭滩传统曲目分前、后滩两类。前滩如《琵琶记》、 《西厢记》等,每本以四、五回为主,每回由若干曲调组成。后滩如《卖草囤》、《荡湖船》、《马郎荡》等,以唱小调为主,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另有单篇,以唱为主,如《万罗灯》、《西湖十景》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