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档案 书写精彩
——记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卞峰煜
和往常一样,拎着一个大号可乐瓶,卞峰煜走到办公桌前坐了下来,开始一天的工作。可乐瓶里满满装着的是中药,用于治疗他的晚期甲状腺癌。
57岁的卞峰煜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但就是这位绍兴市档案局局长,在“冷门”的岗位,用自己的言行感动了一大批人。
有人说,卞峰煜就是一个全能“数据库”,无论你从什么角度,输入什么关键词,都能检索出一大堆感人的事迹、精彩的画面来。
锐意创新 查东西跑档案馆就行了
卞峰煜是全省最早的一批援藏干部,1988年进藏,1992年回到绍兴。2000年12月,卞峰煜从绍兴市农业局调至绍兴市档案局任局长。这是许多人眼里的“清水衙门”,有人劝卞峰煜:“你五十多岁,‘官’也当到头了,就当是去享享清福算了。”
但是卞峰煜没有这样想。他说,“我就是有一种‘逆反’心理,别人说不好的,我偏要把它做好。给自己争气,也是给档案部门争口气。”
于是卞峰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过去,档案都是分散在各个不同的部门保存,如公证档案保存在公证处,婚姻档案保存在民政局,而档案馆里保存的都是些××年以上的“老古董”。
卞峰煜却提出了“大档案”的概念,大胆打破原先的界限,原本各自画地为牢的档案纷纷集中到一起,馆藏种类从原先的一两种,增加到了七八种,并且更新及时,大大方便了查阅和利用。
2001年,网络还不如现在这样普及,很有超前意识的卞峰煜就让技术人员给绍兴市档案馆建了一个网站,提供网上查阅服务。2003年,在五年评选一次的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名单中,绍兴市档案局是全省唯一上榜的单位。
不过,这并没有满足卞峰煜扩张馆藏的“野心”。他告诉记者,现在还有土管、户籍、城建、社保等几种档案没有集中到档案馆,“我就想把所有的档案都集中到一起,这样老百姓查东西只要跑档案馆一个地方就够了。”
档案便民 老太太送来大西瓜
绍兴市府大院内的档案局在紧邻的围墙上有一道小门。这是卞峰煜多次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开的,为的是方便每月上千人前来查档。
卞峰煜提出要把能公开的档案尽量向老百姓公开,方便他们查阅。2002年初,绍兴市档案局建立了全省第一家党政文件查阅中心,集中收集与老百姓工作、生活有关的文件档案,公开向社会开放。不久绍兴全市各级档案馆都建立了文件查阅中心,给群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003年夏天,一位老太太到档案馆来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房屋契税档案。老太太家的一处房屋由于是台风刮倒后再建的,没有被算入城市拆迁面积当中。老太太急坏了,只得求助档案馆。当工作人员几经周折帮老太太找到所需的档案时,老太太高兴坏了,特地跑去买了两个大西瓜,送来谢谢工作人员。
2005年,一位名叫马新岳的市民来查绍钢新村的购房发票,如果找不到这张发票,他就无法办理房产证。档案馆工作人员整整花了两个工作日时间,终于从几千张发票中找到了。马新岳激动地说:“这下我终于可以办房产证,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
在卞峰煜手里,沉寂的档案和资料资源激活了。卞峰煜高兴地说:“越是‘冷部门’,越要满腔热情去做,老百姓同样会记住我们。”
“抠门局长” 一分钱掰成两半用
档案局是个“清水衙门”,这一点大家似乎都很清楚,但卞峰煜的“抠门”还是令人叹服——
桌上放的是“上世纪遗产”的“金长城”电脑,直到最近,电脑坏得不行了才更新;整个档案局就一辆老旧的桑塔纳,卞峰煜尽量不用,让给大家用,自己就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东奔西跑。“在我们单位,现在用的办公纸从来都是两面用的,有时别的单位送来了档案,发现有废纸的,也收集起来用。单位里从不提供水笔,只有墨水,我们要用水笔都是自己花钱买的。就连厕所也是大家自己动手轮流打扫的。”绍兴市档案局保管利用处处长赵立说。
为了省钱,卞峰煜还放弃了出国考察的机会,即使到国内其他地方考察,能不住宿就不住宿;到北京开会卞峰煜也不坐飞机,而是利用晚上时间来去都坐火车……
在个人待遇上卞峰煜要求不高,但在工作上他的要求却很高。
2004年,投入8000万元的绍兴市国家综合档案馆开始奠基建设。在新馆建设过程中,项目招标、施工方案、内部装修,他事事公开,工程每一阶段,他都要求机关全体干部人人参与讨论,以干部民主投票的形式形成最终决策。
在工程填宕渣时,他专门派人到工地,统计车次、吨位,确保不偷工减料;在打桩时,他早上5点就赶到工地,督查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有没有及时到场。为此,有施工员挖苦说:“你一个快退休的人,还那么认真?”卞峰煜正色道,“国家拿出这点钱来不容易,必须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
带病工作 装药的杯子越来越大
卞峰煜的身体一向不大好,调任到档案局工作,原本以为他可以放慢工作节奏,谁知反而更忙碌。
2003年9月,绍兴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项目正式立项。为了新馆建设,卞峰煜三次谢绝住院治疗,与死神赛跑。
2004年初,卞峰煜的脖子上出现了肿块,疑是肿瘤,但他怎么也不肯停下手头的工作去治疗。到2005年,病情进一步加重,肿块逐渐压迫食管和气管,卞峰煜连喝开水都会呛着,他才上医院进行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恶性肿瘤,需马上动手术。在医生的再三要求下,卞峰煜才勉强住进了医院,但他放心不下新馆建设:“什么癌症不癌症,先扛一阵再说吧,新馆要紧。”最终卞峰煜还是在自愿放弃手术治疗的协议书上签了字,离开医院回到了工作岗位。爱人理解他,请中医开了药方,每天给他准备一小杯中药汤剂。很快,小杯换成了大杯,大杯换成了暖壶,暖壶又换成了大号可乐瓶……
2006年7月,新馆打完了最后一根桩,卞峰煜终于同意接受治疗。病情比想象中的更为严重:医生确诊为晚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而且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颈椎。医生冒着可能会导致他终身瘫痪的风险,为他动了手术。因为癌细胞已经扩散,当年10月,卞峰煜不得不接受同位素治疗。现在,卞峰煜已经接受了两次同位素治疗,7月还将继续去上海治疗。
今年4月,虽然身体还未复原,但卞峰煜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他说,工作对他而言,就是最好的治疗。
现在的卞峰煜心情舒畅,想做的事情都做好了,新馆10月会竣工。他说,即使他这辈子就算到此为止,也没有遗憾了。
记者 吴晶
摘自:《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