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档案利用计算工龄实例
1、2005年2月20日,杭州手表有限公司职工徐某某到杭州市档案馆要求查找当年从部队退伍分配到杭州市人民玻璃厂工作的介绍信,目的是为了解决他在杭州人民玻璃厂工作的那段工龄。据他所说,他是于1968年从部队退伍进杭州人民玻璃厂的,由于当时档案管理不规范,单位将其从部队回杭州工作的介绍信遗失,他在杭州人民玻璃厂的那段工龄无法证明。现在他要办理退休必须搞清这段工龄,于是他抱着唯一的希望到杭州市档案馆来查找。档案局同志认真帮他查阅了相关单位的档案没有找到进厂介绍信,建议他查找杭州人民玻璃厂的会计档案(职工工资名册),如果工资名册中有他的名字就能证明他的工龄。经查,找到了他在该厂工作时间的历年工资单,档案馆同志为他复印出具证明,使他补足了十年的工龄。
2、石桥乡红卫化工厂张某某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农村锻炼,后来回城当工人,现已到了退休年龄,根据政策他在下乡务农这段时间可以计算工龄,但是他的职工档案中缺少下乡记载,为了查找下乡依据,他于2005年3月16日到杭州市档案馆找阅有关档案资料。据他回忆当时组织他们下乡的是杭州市团市委及教育局,但是查阅了杭州市团市委、杭州市教育局全宗相关档案没有找到当时他们下乡人员的名单。张某某万分着急,查档案接待人员劝他别急,静下心来好好回忆当时的情况。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档案馆工作人员的指点下,最后在《杭州日报》1957年10月29日《本市又有一批中学生到农业社安家落户》一文中找到。张某某感慨万端,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留言致谢,连声称赞档案馆同志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杭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部分职工的人事档案不齐全,没有招工介绍信等材料,无法确定他们的参加工作时间。2005年6月15日,王某某、李某某等二人,为了解决单位职工的工龄问题到杭州市档案馆查阅有关档案。经查,在馆藏档案杭州市丝绸工业公司全宗、杭州热水瓶厂全宗找到他们当年的招工介绍信等有关材料,并复印取得证明,为确定职工参加工作时间正确计算工龄找到了可靠依据。
4、2005年6月24日,杭州市档案局(馆)政府信息公开档案查阅中心工作人员接待了一对夫妇,妻子赵某某在杭州织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现已到了退休年龄。她在办理退休时发现其职工档案中缺少当年调入杭州链条厂的职工调动介绍信,无法确认她在杭州链条厂工作的那段工龄。因此在丈夫宋某某的陪同下顶着烈日,来到杭州市档案馆查找相关档案。根据她的回忆,她是1989年从浙江麻纺厂调到杭州织绣工艺品厂,同年调入杭州链条厂,几年后又调回杭州织绣厂。据此,档案馆工作人员认真分析其档案的大概流向,帮其查阅了杭州链条总厂、杭州市二轻工业总公司等全宗档案,最后在杭州市二轻工业总公司全宗1989年职工调动介绍信中找到了赵某某的工作调动介绍信,并为其提供了原始资料复印件出具档案证明。这份档案关系着这对夫妇的切身利益,对他们犹为重要,他们找到档案后感谢之言说不尽,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从他们在留言簿上的这段平实而又感人肺腑的话中获得感动吧:“热情接待、不厌其烦的周到服务,在我们看来这才是真正实践三个代表的真实体现,我们感到很满意。”
5、曹某某是1956年进浙江麻纺织厂的老工人,但是他的个人档案中缺少1956年进厂到1985年的这段工龄记载。为了自己的工龄事宜他于2005年9月23日到杭州市档案馆查找有关档案。经查,在杭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浙江麻纺织厂全宗相关年代的工资单中找到他的名字。档案馆工作人员为他提供复印证明,使他为补足工龄找到了可靠证据。
6、2005年8月26日,大连陆军学院包某某为解决军令问题到杭州市档案馆查找其1950年从杭州高级中学参军的档案。经查,在杭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杭州高级中学全宗1950年杭州高级中学学生名册,共青团杭州市委、共青团杭州市工作委员会全宗1950年第15卷内第一批去军干校的学生团干部名单中找到有关内容。档案馆查档接待人员为其提供复印证明,为其落实军龄提供了可靠依据。
7、七十八岁的退休老人金某某,一直想到杭州市档案馆查阅其本人参加工作的日期,总担心那儿的工作人员会不会接待,一直没有成行。一日遇到熟人,告诉他档案馆的同志态度很好,他鼓起勇气,于2005年9月23日到杭州市档案馆查阅档案,档案馆查档接待人员热情接待了他,帮助他在杭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杭州市工商联全宗工商登记档案中找到他需要的档案,并为他提供复印证明。有了这份档案,他参加工作的日期就有了依据,了却了多年的一桩心事,使他感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