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纪在我心中"征文
党纪在我心中征文
领导干部要正家风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参观浦江郑氏义门有感
朱荣兴,杭州市档案局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
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为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们参观了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浦江郑氏义门,再次引起了我们的深刻思考。
浦江郑氏家族自宋到清,绵延十五代历三百余年,代代出贤良。郑氏家族管家治家的法宝,是一部168条叫做《郑氏规范》的家规。这个家规对家族秩序,尤其对于出仕子弟作出了明确规范。如“子孙倘有出仕者,当蚤(早)夜切切以报国为务”,“又不可一毫妄取于民”;“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在以家族制度和宗法观念为基础的封建社会,这样的家规可谓严矣、家风可谓正矣。这也就是郑氏家族自宋以降,出173名清官,无一人因贪污而被罢官,成就了一个有序、勤俭、廉政的家族传奇的原因。
古人如此,何况今焉。郑氏家族的家规家风建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习近平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不仅是家庭建设的需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晴雨表”。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都带有家族式腐败的特征,其原因就是家风不正。2015年10月17日,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被“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中央纪委网站统计,从2015年发布的34份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纪律处分通报,其中有21人违纪涉及亲属、家属,比例高达62%。
“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2015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所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对于家人的学习、生活、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样也反映了领导干部的作风。不论对于普通家庭还是领导干部家庭而言,家风好坏都关系到家庭的兴衰荣辱。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浦江郑氏家族之所以代代出好官,就是源于良好的家规家风。
“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八项规定”会议上的讲话)。“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原江西省委书记苏荣的家族腐败,对江西的党风政风的影响也十分恶劣。中央巡视组指出江西的问题是:有一些干部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去讨官要官;一些干部在工作上搞表面文章甚至弄虚作假;一些干部本人、干部亲属干预重大工程项目并从中牟利,更有一些干部在经济上、作风上、生活上腐化堕落。同样,党员干部的家风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民风社风。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因为,一般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把党员干部的家庭作为效仿的对象。党员干部的家风好了,便能向社会扩张延伸,传递正能量,从而影响社风民风。这就是要以家风带党风、促政风、淳民风、树社风的道理。
由此可见,领导干部正家风的重要意义。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正好家风?
领导干部正家风首先要从正己开始。习近平强调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郑氏家规》上也说“家长专以致公无私为本”,“为家长者当以诚待下”。正人先正己,正己再正亲。领导干部本人严格要求,廉洁自律,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正了,家风也就正了大半。即便有的家属想“拉虎皮作大旗”,也未必能得逞,更不敢肆意妄为。习近平在曾在给父亲习仲勋信中写道,“我从您身上要继承和学习的高尚品质很多,最主要的有如下几点:一是学您做人;二是学您做事;三是学习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四是学您的赤子情怀;五是学您的俭朴生活。”这就是领导干部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的力量。
领导干部正家风必须立好家规。作为领导干部,怎么立好家规?就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也要继承中华民族关于家风家教的优良传统,还要从反面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习近平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风方面,老一辈革命家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毛泽东同志在家风上坚持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周恩来有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陈云同志为亲人定下“三不准”:一是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二是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三是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这些家规严、家风正的佳话,不仅展现了老一辈领导人的高风亮节,也很大程度上教育了家人和其他干部,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领导干部正家风也要重在落实。领导干部家风正不正,不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的,而是要落在行动上。首先,领导干部自身要立场坚定。一定要做到个人感情与党纪国法分清,公权力运用与个人和家庭利益分清,职务行为与私人行为分清,不为亲情所困,更不能为了亲情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要严格教育把关。必须对配偶、子女严格要求、严加管教,守好家庭防线的“后门”,对家属子女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再次,要及时监督纠错。我们看到,有的领导干部在上任伊始,就对家属“约法三章”,并在一定场合“广而告之”,接受社会的监督,这体现了领导干部的光明磊落,值得我们学习提倡。不可否认,个别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会背着领导、打着领导的旗号为个人牟利,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明察秋毫、不徇私情,及时督促纠正甚至提交法纪处理。
一部《郑氏规范》,管了一个家族三百余年,营造了久久传颂的“孝义”家风。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中,我们既要借鉴前贤、继承传统,更要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风建设的重要讲话,将好家风作为治家的根本遵循,立家规正家风,从而带党风、促政风、淳民风、树社风。
党纪在我心中征文
将党纪根植在心中
市档案局 王彬
近期认真学习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和中央“八项规定”以及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感慨颇多。为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激励和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我们党在规范党员行为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纪党规,可谓用心良苦。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切感受到党纪党规的重要。
一、坚定信仰,知行合一
党纪是一幅线路图。古语云:按图索骥。也就是说有了线路图就可以知道行进方向,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就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而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八项规定”、“六大纪律”、《党章》等条例规定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为,哪些会受到提醒、诫勉谈话甚至纪律处分等,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如同一幅线路图。一个人的行动如有不当之处,自己一看便知,一目了然,而不需要去推测、猜摸。
作为一名纪检干部,首先要加强学习,信仰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正确认识责任和担当,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纪”。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方面,自己要明白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哪些要坚决贯彻执行,哪些要坚决抵制。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决不能探照灯只照别人,自己却“灯下黑”。要更加熟悉党的纪律和规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纪律和规矩成为自己的信仰,我们才能不断获得自信和从容,踩着不变的步伐去履行职责,真正承担起监督执纪问责的重任。
二、遵规守纪,严以律己
党纪是一道护身符。护身符是一种防身器械,有了她就可以五毒不攻、身心永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纪委王岐山书记也反复强调要将纪律规矩挺在法律前面。从曹操的割发代首到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无不说明了纪律的重要。试想如果没有纪律、制度的约束,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上就会思想麻木、意识淡漠,我们拥有8000万党员的队伍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党纪条规对党员同志日常的工作及生活都作出了明确的规范,只要我们依规行事,按规掌权,就永远不会滑入犯罪的深渊,这就等于给我们党员干部披上了一道护身符,这实际是对党员干部一种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作家二月河提出做官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把官职和民族社稷利益相联系,这是最高的层次;第二层次把官职和光宗耀祖联系在一起;第三层次爱惜自己的“羽毛”,珍爱荣誉,洁身自好;最后一个层次,是做官为自己捞取物质利益。作为纪检干部,应向第一层次看齐,决不落入第四层次。“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自律”。只有自身正、自身净、自身硬,方能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监督别人。干净是为官做人的底线,更是纪检干部的立身之本。离开干净,就丧失了做纪检干部的资格。在反腐败斗争的风口浪尖,我们纪检干部必须屹立潮头不变色,正气凛然不退缩,做到做人有戒,交友有戒,小节有戒,生活有戒,干干净净干事,实实在在做人。
三、履职尽职,从严执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作为一名纪检战线上的干部,对于党纪党规除了认真学习,自觉坚守和率先垂范之外,更要学会能够熟练合理的运用和维护,做党的忠诚卫士。党中央提出,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下大气力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使领导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对我们纪检干部来说,就是要聚焦执纪、监督、问责的主业,按照党章所赋予的权利,举起党纪党规这把手术刀对以身试法者,对各类腐败行为,敢于“亮剑”,勇于碰硬,坚决把各类病理细胞、腐败肌体清除干净,切实维护党组织的肌体健康,真正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秉公用权。
当前的重点是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用心用力,敢抓善管;抓住关键,管住平时;抓早抓小,早打招呼;及时提醒,爱护干部;严肃查处,形成震撼。以纪律的无处不严来实现监督的无处不在,坚决维护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使党员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真正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形成正风肃纪良好政治生态。
廉洁自律在我心中
(局机关第八支部)
人们崇尚清廉,都把廉洁看成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一种高风亮节;人们唾弃腐败,把腐败看作是会腐蚀一个人的灵魂,腐蚀一座大厦的支柱的毒瘤。古往今来,多少人因为清廉而流芳百世,又有多少人因为腐败而遗臭万年。有人说,廉洁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为人们送上一丝绿意;有人说,廉洁是一盏灯,在黑暗冰冷的夜晚,为人们添上一份光明。也有人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正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美好的“中国梦”不断前进。然而,在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个个反腐大案浮出水面,一个个贪官纷纷落马,一次又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反腐倡廉的警钟。这些不和谐的因素对共产党员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权利部门、在重要岗位工作的人,经常会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
随着新时期党建工作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在局机关第八支部的组织下,我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法相济才能标本兼治。如果说,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那么纪律的生命就在于遵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来都讲德法相依、德治礼序。《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共计八条,前四条是针对所有党员廉洁自律规范,要求所有党员公私分明、崇廉拒腐、尚俭戒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后四条是针对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规范,要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准则》虽是党内的法规,但坚持的是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准则》虽然只有八条,但紧扣的是廉洁自律主题,围绕的是理想信念宗旨,重在立德。可以这样讲,《准则》作为党执政以来第一部面向全体党员规范全党廉洁自律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既有德法相济的“温度”,更有标本兼治的“力度”。《廉洁自律准则》是针对从政道德伦理提出的高标准要求,高度概括了党员、干部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境界,要求公私分明、尚俭戒奢、甘于奉献等。并首次在党的规章中提出“修身齐家”,要求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廉洁自律准则》比党纪的标准更高,高于纪律严于纪律。个别党员干部的行为即使没有违反党纪国法,达不到党纪处分的标准,但是有可能违背了廉洁自律准则,不符合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要求。
王岐山同志说:“全面从严治党,既要把理想信念宗旨这个核心价值观作为‘高线’,又要守住党的纪律这条‘底线’” 。《准则》第一句就是: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这就是我们要坚持的“高线”。《准则》内容8条,又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一个看得见、够得着的高标准。这就是我们要守住的“底线”。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我作为一名党员,要努力加强党性认识,以《准则》要求自己,提高自身觉悟,高标准、严要求,认真贯彻党风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拒腐防变免疫力,认真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努力按照“自身净、自身硬、自身正”的作风要求自己,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凡事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慎防思危。像古人所说的那样“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该自己得到的,一丝一毫也不沾。要做到防微杜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作中、生活中的所谓“小事”是防微杜渐必不可少的防线。一些人走上腐化堕落、违法犯罪的道路,生活作风的腐化正是他们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崩溃的突破口。因此生活中的“小事”忽视不得,含糊不得,放任不得。“大节”和“小节”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小节不保,大节难守。无论在“工作圈”、“生活圈”,还是在“社交圈”,都要时刻检点自己,自觉约束自己,警示自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
党纪在我心中
——我家三代人对党纪的敬畏
(段旺权)
为了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讴歌党的丰功伟绩和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局机关党委又组织开展了“党纪在我心中”征文活动。响应局机关党委的号召,我阅读了规定学习书目,参加了各类学习教育活动,受益匪浅,感触良多,又一次想起我当过红军的外公和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舅舅,他们都是我心目中敬畏党纪的言教加身教的榜样,也使得我对党纪的敬畏之心越发变得强烈。籍此机会,我想写一写我们家三代人对党纪的敬畏。
当过红军的外公常常感慨:保守党的纪律就是保命……
外公是南下红军。当年外公家里兄弟姊妹多,生活难以为继,没饭吃都快要饿死了,才跑去参加革命的。他在红十五军团第二二四团,是“老子团长”韩先楚的兵。在一次惨烈的战斗中,外公火线作战勇敢,光荣加入了党组织。也因为作战勇敢,他战斗负伤了,寄养在陕西老百姓家里,后又因全国解放与大部队失去联系、没有文化等原因,自己辗转回了家,成了一个有其实而无其名的南下红军了。虽然如此,外公骨子里的红军精神,强烈的党纪观念,是和平年代的人无可比拟的。外公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党的纪律是铁的,战争年代保守党的纪律,就是保命。外公回乡以后,一直担任村支书。这也是我孩提时代最值得炫耀的事情:“我外公是红军,我外公是村支书”。在儿时的记忆中,外公是总是严苛自己,宽待别人,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别人做好的自己必须做得更好。所以,外公在村里是绝对的权威,有着超强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他无需号召发动,就能把全村的人调动起来。村里家长里短的事情,也都要找他调停化解。
在我幼小心灵里,刻下了红军不容易、共产党员了不起、党员纪律性就是强的印记,立志也要做一个像外公那样的人。
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舅舅常常感慨:没有纪律的保证,就没有战斗的胜利……
上初中二年级那年,对越南自卫还击作战胜利结束。我们学校开展爱国主义和国防知识教育,正在组织师生们观看热播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正好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并荣立了二等战功的舅舅,回家探亲,学校便邀请舅舅来给全校师生作战斗事迹报告。舅舅跟我们讲述他1973年参军入伍,做梦都没想到在和平年代居然上前线打仗。他说战争并非孩子们想象的那样刺激好玩儿,而是极其惨烈悲壮的。看到领土主权遭侵犯,看到朝夕相处的战友在你眼前负伤甚至倒下,就会受到入党誓言的鞭策,为国捐躯就会变成自觉行动。他还跟我们讲述蹲“猫儿洞”,啃压缩饼干,如何坚守铁的战场纪律,如何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每次行动前都要写好遗书,甚至写血书参加党员突击队,抱着赴死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信念等情形。
舅舅幸运地从前线活着下来以后,荣立了二等战功,还被破格晋升了职务,家属也随军安置了工作……舅舅常常感叹:想想那些在前线牺牲的战友,能活着从前线回来就是一种幸运,何况党和人民给的还那么多。
在“硬骨头”六连所在的英雄部队服过役的我时刻提醒自己:遵纪守规,才能过上踏实的品质生活……
上初中的年龄,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年龄。我从小在革命家庭受到的熏陶,加上又受到舅舅参战事迹影响,很是羡慕外公和舅舅的经历。崇拜外公在枪林弹雨中闹革命,崇拜舅舅写血书参加党员突击队的壮举,向往有朝一日也穿上绿军装,献身国防,报效祖国。
1990年高考落榜的我,在外公和舅舅的影响下,放弃了复读考大学的机会,应征入伍了,并且有幸在“硬骨头”六连所在的英雄部队服役。这支光荣的部队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历经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和平时期肩负东南沿海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和参加过无数的像1998年长江抗洪这样的急难险重任务,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而闻名。来到这样的部队,作为新一代的“硬骨头精神”传人,我训练刻苦,学习认真,工作积极。很快我就因为工作积极主动,军政训练成绩突出,从同批入伍的战友中脱颖而出。就在入伍的第二年,我就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不久,我又以优异的军事和文化成绩,被军事院校录取。在此后的军旅生涯中,我不忘初心和入党誓言,始终不忘自己是新一代的“硬骨头精神”的传人,事事处处时时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规,没有辜负党的培养,也积极维护了党的形象。
如今,我一个来自大别山老区的农家子弟,成了“品质之城”天堂杭州的一名政府机关的党员干部,这是党培养的结果,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对党的感恩发自内心,对党纪的敬畏也发自内心。唯有感恩党,唯有敬畏法纪,遵纪守规,才能踏实过上现如今的品质生活。
党纪在我心中
第三党支部 胡存艳
根据“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安排,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5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党章党规以及其他相关学习材料。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政治素养,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为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我觉得自身还应当从以下方面做起: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工作能力。通过学习党史党章,我认识到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必须坚持学习,把学习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历史,曾经只有57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确立了严格的入党条件和组织纪律。95年来,“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党一以贯之的方针。如今,我们党有8800多万名党员,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执政,面临着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承担着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更要严明党规党纪,毫不松懈地抓好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正风肃纪为突破口,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为抓手,不断将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几年来,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带动民风社风持续向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全面从严治党须臾不可松懈,现在更进一步明确,越往后只会治党越严、执纪越严、问责越严。我们每一位党员都必须绷紧党规党纪这根弦,切实把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细处,落到时时刻刻,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尽力保持自己的“体态”和形象优美。
党纪在我心中
第三党支部 亓红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新常态,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布局。从严治党其核心在“严”,就是要严管严治,关键是守纪律讲规矩。
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铁的纪律。有规矩才成方圆,国家有法律,党内有党纪,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维护党的纪律,极大地加强纪律性。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延安到北京,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摧毁了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岁月如梭,时间的车轮已驶入21世纪,我们的党历经风雨,历经坎坷,几十年励精图治,带领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香港回来了,澳门回来了,中国终于崛起于世界的东方,重显东方巨龙的风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界博览会,让世界认识了中国。拭目以待的G20杭州峰会,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宣告着中国的崛起、人民的团结、文化的精彩,这些都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党的纪律是从理论和实践中得出的,它是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等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智慧的结晶,也是从其他政党兴与衰的铁的事实中得到见证的。党纪是一把丈量内心的“标尺”,党纪规定了党员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怎么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党员要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做到自身净、自身硬、自身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诱惑。党纪是一把明辨是非的“戒尺”,党员干部要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要始终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时时自省、自律、自重、自警,严格按照党纪党规的要求管好自己。党纪是一把扶正祛邪的“镇尺”,党员要始终把党纪铭记在心,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重要的位置,这样才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历史必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继续谱写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加壮丽的新篇章。让我们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严守党的纪律,以模范为榜样,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用我们的智慧和汗水为党旗再添光彩。
党纪在我心中
第三党支部 叶家浦
今年,中央决定要在全党开展以“深入学习党章党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学习教育。这是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也是面向全体党员从集中性教育活动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各党组织把这次学习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融入党员教育管理新常态,打造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扎实的组织基础。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强化理想信念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解决不了,就会出现世界观上的偏差、人生观上的迷失、价值观上的错位,就会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就会动摇党的执政根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现越规出界、跑冒滴漏的问题。因此,要以“两学一做”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学党章、学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定“三个自信”,补足“精神之钙”,铸牢“党性之魂”。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制度化、常态化,根据不同对象灵活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把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讲话要求转化实际行动,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力、落实同步,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展示学习效果。
要把“两学一做”落实到讲纪律守规矩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遵守党纪,要学会学习。心态决定行为,性格决定命运。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要时刻不忘学习。做事先做人,古人尚能做到“一日三省”,新时代的我们更要学会从小处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遵守党纪,要学会执行。中国决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对于我们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在实际工作应把党纪放在心中,时刻严明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遵守党纪,要学会团结。在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人,所以我们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首当其充的是先要搞好团结,在工作中我们要互帮互爱,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我们要把不满表达成上进,把委屈升华为不屈,把失意改写成冷峻。从一时的压抑中酝酿出一生的执着,从一时的失意中迸发出一生的激情。
党章和党规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任何人,不管官多大、资格多老,都要讲纪律守规矩,认真履行好党章赋予的权利和义务,严格遵守党纪党规,落实好“三严三实”要求。作为执政党,正人先正已,必须要把党员干部队伍管好用好。要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使党员干部明确“红线”、知道不可逾越“底线”,自觉按党章办事,自觉遵守党规,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关头,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守住法纪底线、把好私德关口,树好自已形象,为党员干部队伍增光添彩。要严格执行党纪党规,对于敢于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要敢于“亮剑”,敢于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说不,敢于同党内不良倾向作斗争,敢于高举党纪党规戒尺,切实维护好党纪党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使党员干部不想、不敢违规违纪。
党纪在我心中征文
以最高标准服务G20杭州峰会
市档案局 张国华
我们70后是听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长大的,我们经历了祖国强大的过程。在我记忆里,小学时家里购买第一个黑白电视机需要凭票购买,而现在祖国成为了国际第二大经济体,故乡杭州成为了举世瞩目的国际城市,这一切让我无比的自豪。
九十五年前,中国贫穷落后、遭受外来列强欺凌掠夺,人民生活在水火之中。在这暗无天日里,马克思列宁主义像一道曙光照到中国,毛泽东等一批才思敏捷、意识前瞻的先师贤达,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不懈的抗争,中国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一项项重大的决策,指引着中国一步步的从穷困走向富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体制上的变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我们找回了离家多年孩子——香港、澳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让其他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谱写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
经过几代中国领导人的不懈努力,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如雨后春笋一样耸立在我们眼前,身边不再是脏乱差,而是美丽的低碳生活,2011年北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2011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2014年上海APEC会议。如今杭州成为G20杭州国际峰会的举办地,这些都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中国吸引了无数的国际目光。这一切的成就都源于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他把党纪扎扎实实的植入了我们的心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已成为国内外各界的共识,我党反腐正进入“新常态”。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多高,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一批高级官员因为严重违法违纪落马,多位省部级高官相继被查。正是这样的党才能带领我们中国人民勇往直前,让我们富强、民主。我相信中国的未来是远大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一个可以带领我们走向世界的党。
如今,G20峰会马上就要在杭州召开,这是党赋予杭州的一项重大使命,也是杭州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一名奋战在G20杭州峰会一线的档案工作者,为了真实记录和保存杭州的这一历史荣耀时刻,我们会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最实作风、最佳效果”为原则,克难攻坚、勇于担当,积极围绕峰会这一圆心,主动参与峰会档案工作。
我们坚信,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光荣使命,交出满意答卷,送一件漂亮的礼物给我们的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