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大运河全图》
发布时间:2018-11-21
杭州市档案馆编辑整理的《大运河全图》长卷,绘制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于2013年1月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因河道建设治理、交通运输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历史上曾绘制过多种形式的运河地图,其中部分留存至今。
《清代大运河全图》依据保存较为完整的《大运河全图》原图仿真复制。原图是一幅长卷专题地图,长869厘米,宽22.5厘米,卷首为浙江省绍兴府、萧山县、钱塘江,以及杭州府,卷尾为大运河的终点通州城,以及京城、昌平州、良乡县、延庆州、怀柔县。《大运全图》以大运河为主线和主题,描绘了与其相关的山、河、湖、沟、塘、泾、潭、泉、海以及港、湾、水口等的状况;记录了闸、坝、涵洞、码头、堤、桥、墩等运河附属设施;表现了运河沿途的府、州、县、镇、集、村庄以及寺庙、祠堂、庵、塔、亭等建筑。《大运河全图》还标明了城市、驿站、石闸等相互之间的里程;说明了运河水的来源,重要湖泊水域的大小,各河、州县等之间的界址,运河水涨季节及航运情况等内容。
在过去以水路交通为主的时代,京杭大运河承担着南北运输的重任,积淀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大运河全图》给我们呈现了约200年前运河全貌,是研究当时交通运输和水利建设状况,乃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发展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上一篇:《清代杭城全图》
下一篇:《民国浙江地形图》
相关阅读:
> 《清代杭城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