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研学南浔基地 “读懂”文脉流传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师生前往湖州市南浔区开展“读懂中国”学习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由该学院党委书记纪红波带班,一行共14人。湖州市档案部门领导黄丹华,区领导唐小明、翟海峰,区档案部门领导徐渊潮陪同。
中国人民大学“读懂中国”学习教育活动旨在加强新时代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青年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青春奉献给党的事业。今年正值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5周年、信息资源管理学院建院70周年,选择在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奠基人、学院创始人吴宝康先生家乡湖州南浔开展此次学习教育活动,追根溯源,意义深远。
人大师生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南浔区档案馆的吴宝康陈列馆、南浔名人展馆,了解南浔名人文化和文脉传承发展。在吴宝康陈列馆内,师生在一幅幅影像、一列列珍贵展品前驻足观看、细细品读,资深教授感慨在吴老谆谆教诲之下的求学经历,青年教师和学生骨干感悟档案学老一辈开创者孜孜求索的精神气质。
人大师生一行走访了南浔文园红军长征追踪馆、嘉业堂藏书楼、南浔家风传承馆等地,通过实地寻访、交谈问询以及尝试互动体验设施,感悟南浔共产党人不怕艰难险阻的红色精神、“四象八牛”义利合一的价值观、诗书传家的家教家风。为深度体验乡土文化,人大师生一行还走进了和孚镇荻港村,在当地档案研究顾问章金财的带路下踏访古村古桥、望族宅院、运河水系、农遗“桑基鱼塘系统”等,了解以文化底蕴、档案价值开发赋能之下的活态古村落风貌。
活动中,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与南浔区档案馆召开了座谈会,举行书籍互赠仪式,人大师生代表和市区档案部门领导围绕此次“读懂中国”活动进行了热烈而充分的交流。区政府咨询委秘书长、区档案馆第一任馆长邵枫介绍了自2015年12月双方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渊源与发展,对新时期健全密切而长效的合作机制提出建设性意见。徐拥军教授等教师代表纷纷介绍了学院专业发展方向、档案价值开发、档案信息技术运用于城乡建设案例等情况,对南浔档案部门提出的基层档案工作瓶颈问题给予了相关意见建议。
黄丹华、徐渊潮分别介绍了湖州市、南浔区档案事业发展情况,希望今后当地与学院深化合作,在人大档案课题研究中提供生动的基层样本,成为学生学习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常态化基地,进而放大南浔区档案馆作为“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的作用。
纪红波指出,此行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师生们在基层研学中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讲话精神,接受了一次红色教育洗礼,深入学习了吴宝康先生为“党”建“档”、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崇高精神,促使大家增强钻研档案学的信心决心,更好地扎根大地、求知成才、科研创新。她表示,接下来,要用好南浔区档案馆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这块牌子,丰富内涵、深化合作,理论联系实际,将学院的理论科研优势与南浔的档案工作实际紧密联结起来,创造出更多更丰厚的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师生们此次寻根之旅、学习之旅、联谊之旅进一步加深了对南浔文脉和南浔档案的了解,也促进了人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与南浔区档案馆的长期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