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应勇担重任”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数据”这一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词汇已被人们广泛熟知,其原有的词义也被延伸应用,“大数据”便成为“海量信息”的代名词。2012年2月,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专栏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可以说,在当前时代,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宏观领域,还是企业、个人等微观个体,其决策与行为正越来越基于对数据或者说是“海量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后而作出,不再仅凭经验与感觉。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前我国档案部门不断推进“三个体系”建设“档案数字化建设”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工作,恰逢其时。
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蒋秋桃说:“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已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信息资源建设,有的甚至将‘大数据’设定为国家战略,对其进行重点布局。如:美国政府已出台大数据研发计划,法国政府投入1150万欧元研发7大数据市场项目,韩国建设开放型大数据中心等等,都在抢占新一轮技术革命制高点。因此,我国也应加大信息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对电子信息管理工作的人、财、装备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在大数据时代应勇担重任,因为无论是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现存的档案资料,还是正在陆续接收的纸质文件和日渐增多的大量电子文件等,都是国家各行各业极其重要的信息资源,其综合价值不可估量。为此,我对档案部门提出以下3条建议。”
档案部门要勇于担当电子文件管理的职责
“目前,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等,在日常办公、管理、生产经营等活动中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作为新的记录载体和形态,电子文件与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一脉相承。档案部门是主管历史记录和信息资源的职能机构,在新的时代应当履行双重职能,既要保管好传统档案资料,又要保管好电子文件资源,这是档案部门的时代责任。档案部门在开展数字信息资源管理的转型期,要承担3个方面的责任。一是思维上要与时俱进,确立构建和应用大数据的战略地位,研究从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转向大数据管理的理论、方法、途径;二是技术上要从现在的‘通用’保存保护利用系统,逐步趋向建设效能化的‘专用’体系构架,夯实大数据发展基地,并运用数据处理技术,开展对数据存储利用和价值挖掘等工作;三是制度上要树立资产化、服务化的数据资源理念,探索数据资源建设、管理、开发、服务及其产业发展、市场行为的规律,逐步创新对数据进行行政监管和市场管理的新模式。”
档案部门要做整合开放公共数据资源的积极实践者
“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是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前提,是促进信息消费、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换句话说,数据开放利用程度越高,信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就会越强。我国目前的档案行政管理体制,使信息资源的管理主体更为集中,在数据开放与共享方面比许多国家更有优势和条件。目前,我国在政府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政府信息在公共数据中仅是‘冰山一角’,档案部门根据其职能职责,可从整合各类公共数据资源入手,在保障国家安全、商业秘密、知识产权、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全面整合并开放利用各类数字信息资源,以满足全社会对信息资源的查阅利用需求。”
档案部门要做数据资源的集中管理者
“从产生来源划分上说,我国的数据可以分为党务数据、政务数据、行业数据、企业数据、社会组织数据、自然资源数据、个人数据等。毫无疑问,党务、政务、行业、国有企业数据、自然资源数据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属于国家所有。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数据,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有益于社会的、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也应受到政府的监管,不能擅自删除、私自出卖和随意公布。这就要求政府设立国家数据中心,来集中统一管理属于国家的数据和其他机构、个人移交捐赠的数据。从数据的价值体现来看,数据也应聚合才能发挥综合效应,如果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分散管理,不但无法实现全社会共享,也会给数据的安全带来隐患,增加管理成本。因此,建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设置国家数据中心,明确其职责为集中管理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各类数据,并对其他机构形成的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数据进行收集和监管,提供相关服务。比如,湖南省湘潭市已经先行一步,他们出台了数据管理制度,依托国家综合档案馆设置了数据中心,共享档案馆的基本设施设备,实现了数据管理成本最小化和效能最大化。”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4年3月14日 总第2582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