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馆的艺术珍品与巴黎奥赛博物馆
巴黎塞纳河畔的奥赛博物馆
2010年6月21日,上海世博会迎来法国国家馆日,在世博园区内进行一系列演出活动,展现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包括叶蓓蕾音乐会、浦西的狮子音乐会和邦达音乐会。叶蓓蕾是一位中、法、英文三语歌手。叶蓓蕾生于温州并在巴黎长大,作为新生代歌手的代表,她用音乐勾画出世界新版图、超越了国界。浦西的狮子是个兼具律动乐、乡村爵士乐、雷鬼乐风格的乐队组合。邦达音乐会25位来自法国西南部的年轻音乐家将演出该地区的传统节庆音乐:包括法国民间音乐、拉丁、斯拉夫、迪斯科和牙买加斯卡乐等各种音乐风格。
法国国家馆造型新颖,设计独特,让人耳目一新。漂浮于水平面的法国馆尽显水韵之美——溪流沿着法式庭院流淌、小型喷泉表演、水上花园。感性的设计外观构成了一个清新凉爽的水的世界。参观者身处于纯正的法式庭院,自动扶梯缓缓地将游客带到展馆的最顶层,展览区域在斜坡道上铺开,沿着下坡路回到起点。参观路线的一侧是视觉效果强大的影像墙,法国老电影的片断或现代法国的图像,无不在阐述关于法国的城市印象。位于展馆正中的浅水池只要将水排干,便是一个各式文化节庆活动的舞台。配合着璀璨绚丽的灯光效果,使这座“感性城市”即使在夜晚,也能展现妩媚的风采。顶层的法式餐厅将展现法国餐饮的精致与浪漫,漫步屋顶花园,更是可以把浦江美景尽收眼底。“感性城市”将让参观者们在味觉、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的盛宴中,畅快体验法国的魅力。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
法国国家馆最吸引参观者的就是来自巴黎奥赛博物馆的7件法国国家珍藏品。这7幅藏品包括法国画家米勒的作品《晚钟》、马奈的《阳台》、凡高的《阿尔的舞厅》、赛尚的《咖啡壶边的妇女》、博纳尔的《化装间》、高更的《餐点》(又名《香蕉》)以及罗丹的雕塑作品《青铜时代》。这些艺术珍品从未同时在法国境外展出。
罗丹雕塑《青铜时代》 曾于1889年和1900年两度参展巴黎世博会的国宝前,人们纷纷驻足欣赏。该雕塑代表罗丹真正走上艺术舞台,裸体士兵被赋予了人性,表现出人的忧虑、羞怯和敬畏。
米勒《晚钟》 让·弗朗索瓦·米勒,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代表作品有《晚钟》、《拾穗者》等。名画《晚钟》里人物、景物被画家刻意地虚化,和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融为一体。这浓郁强烈的宗教情感、凝重圣洁的宗教气氛,庄严、肃穆、令人敬畏的宿命色彩和安贫乐道的基督徒形象,以及深沉、悠远、悲壮的诗意境界,散发着直指人心的精神魔力。
2010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展出的马奈作品《阳台》
马奈 《阳台》 马奈是法国印象派画家,早期画风写实,后来注重光与色的表现,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阳台》《吹笛的小孩》《奥兰比亚》《女神游乐场的酒吧间》等,他笔触细腻,人物形象和环境气氛表现得很出色,素描多使用毛笔和钢笔,运用笔触表达光色。
凡高 《阿尔的舞厅》 凡高是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等人的基础上,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代表作有《向日葵》《星夜》《阿尔的舞厅》《自画像》等。
塞尚《咖啡壶边的妇女》 保罗·塞尚是法国后期印象派画家,被认为是现代西方绘画的先驱,“现代艺术之父”,他追求表现形式的创新,色彩和造型、节奏和空间均有新的探索,代表作有油画《玩纸牌者》《浴女们》《咖啡壶边的女人》《温室中的塞尚夫人》《圣维克多山》《果盘》等。他认为“一切物体都是球形的、圆锥形、圆柱形”,对西方艺术影响很大,他的静物画配置适当,色块艳丽,给人美感,素描作品浑然拙朴、方正大器。
博纳尔《化妆间》 皮埃尔·博纳尔是法国画家,主要油画和版画插图,作品多取材室内景、静物,画风又受印象主义和新印象主义影响,具有东方趣味。代表作有油画《逆光下的女裸体》《化妆间》《乡间餐厅》,版画插图《达芙尼与克罗依》《自然史》等。
高更《餐点》(又名《香蕉》) 保罗·高更是法国杰出画家,后印象派成员之一,长期在西太平洋的塔西提岛和多米尼加岛居住作画,画了许多当地原始人生活的作品,如《手捧果物的女人》《餐点》,运用大面积色块对比,但十分协调,他追求东方绘画的线条、响亮的色彩和装饰风格,在造型上高度概括,他的名作《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到哪儿去?》就体现他的原始、神秘、装饰画风,对后来的象征派和野兽派有较大影响。
为了艺术品的安全,7件珍宝动用了5架专机护送。“整个运送过程都是小心翼翼的。”上海世博会法国馆馆长方可说,“起运前,奥赛博物馆工作人员把它们放在特制的木盒中。随后,这些木盒被数层泡沫保护层包裹,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这些艺术品到达上海后,安保措施极为严密。在上海世博会展出期间,法国相关方面为每件艺术品投保10亿元人民币。
这些国宝都来自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奥赛博物馆是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之一,以收藏19、20世纪印象派画作为主,而雷诺瓦的《加雷特磨坊舞会》、《凡高自画像》、莫奈的《蓝色睡莲》等作品都是镇馆之宝。巴黎塞纳河左岸上有座很宏伟的新古典主义建筑,这里原来是专门为1937年巴黎的世界博览会建造的火车站,叫奥赛火车站,原建筑设计师是维克多·拉洛克斯。当时的功能有点像现在的轻轨捷运系统,是专门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送到展览中心的交通枢纽。世博会结束之后,这个火车站还继续使用,直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86年将火车站改建成奥赛博物馆。为了实现全面性的展览,该馆收集了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品,其他许多作品来自卢浮宫。建筑、雕塑、绘画、素描、摄影、电影、装饰艺术都在此完整的展出。奥赛博物馆的展品按艺术家的年代和流派分设在大厅的底层、中层和顶层。底层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其中有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罗丹等的作品。中层陈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官方艺术、象征主义、学院派绘画以及新艺术时期的装饰艺术作品。顶层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画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家的殿堂。不但内部收藏各类的艺术品,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建筑物本身也是让人赞叹。它的屋顶采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线下欣赏艺术作品。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6月21日 总第2018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