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瑞典家庭建档 助推全民节能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已落下帷幕,然而,应对气候变化却永远不会谢幕。随着本次会议的召开,一个“低碳”概念向我们走来。那么“低碳”是什么意思?它对气候有什么影响?它和节能减排工作,及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档案工作有什么关系?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节能中心主任李仰哲。
李主任介绍说,“低碳”是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条件下一种简约的提法,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占了较大比重,“低碳”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以遏制温室效应的恶化。
据有关档案资料介绍,“低碳经济”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构建一个低碳经济》报告中,它也被确定为英国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的核心是一致的,都是要求高利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转变。
对中国政府为节能工作作出的努力,李仰哲介绍说,中国政府提出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中国已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可再生资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2006年,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即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一目标意味着中国在“十一五”期间节约能源约6.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15亿吨。
据档案资料记载,为保证这个目标的实施,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建立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统计、监测、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官员综合考核评价和对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同时,政府主导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此外,国家财政奖励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动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对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9个重点耗能行业的高能耗企业进行重点考核管理。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70多亿元,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等。“十一五”前三年(2006—200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0.1%,节能约2.9亿吨标准煤。
“明年是实现‘十一五’计划的决战年,相信我们的节能目标一定会实现。”李仰哲主任说。
谈到低碳要求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李仰哲感慨地说:“当前,所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都是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轮到我们中国快速发展的时候,却面临着低碳、绿色环保的严峻要求。目前,我们的经济结构不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今后要探索出一条低能耗、低排放的新的工业化发展路子。”对此,他在前不久去日本考察中得到启发,对节能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他说,日本人的经验给我们很大启发,节能不是限制用能,更不是不用能,而是合理利用,不浪费。而且,高载能产业不等于高耗能,关键是要合理用能,提高能效。
李主任介绍说,国家节能中心是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接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开展节能工作,促进能源节约和合理利用,协助政府部门推进节能工作,配合国家节能主管部门实施重大节能举措,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
就节能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李仰哲认为,当前,节能理念的普及很重要。国家节能中心明年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节能意识,同时要宣传国家节能工作取得的进展。“实际上不是光政府、企业才能做节能工作,节能工作人人有责。现在,瑞典在进行家庭节能试验。我们也可以建立家庭节能档案。这可以由国家节能中心提供指导方法,由档案部门实施,推出模范家庭节能档案、模范社区节能档案试点。我觉得建立家庭和社区节能档案,是倡导全民节能行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愿意和档案部门合作,为建设低碳社会而努力。”李仰哲充满信心地说。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1月4日 总第1948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