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交档案到档案外交——访中国外交部部领导成员乔宗淮
乔宗淮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外交部档案工作是按照《档案法》的规定开展的。2004年外交部档案馆在部党委的领导下,首开公布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档案之先河,是按照‘档案保存30年后应该对人民开放’的法律执行的,当时我们没有想到国际上的反响这样热烈,且非常广泛,展示了我国开放、公开、为民的政府形象。在国内引起人民群众关心,在国外引起专家学者兴趣,3年来有28个国家与我国在外交档案领域开展合作,有8个国家已经签订了相关协议。同俄罗斯、美国、罗马尼亚等国的合作起步早、进展快。正在进行的中俄共同编辑出版两国关系文献集、中美合作研究出版尼克松总统访华前后的历史档案,对于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外交部新人进部工作要先参观以外交档案为基本内容的部史展,是一个深受好评的传统教育,报社同志也去参观过,都说受益匪浅。记者就此请教乔书记,外交部对青年干部的教育从档案做起很有独到之处,作为部纪委书记,怎样看待这一优良传统的意义?
乔宗淮说:“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最好、最真实的历史教材。青年外交官的成长,必须了解我国外交工作的历史,必须继承老一辈外交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必须学会把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档案是他们最好的教科书。建议我们的外交学院开设外交档案课程,从青年外交人才的早期培养抓起,一进校门就从外交档案工作的ABC学起来。开始阶段,可作为讲座,以后逐渐充实内容,形成专业课。学生们懂得外交档案的重要性后,档案工作在外交领域就会日益得到更多的重视。”
我国与有关国家档案领域的合作,加强了我国同这些国家的相互了解与互信,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记者请乔书记谈谈自己的看法。
乔宗淮说:“我国在外交档案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丰富了我国与外国政府间相互交流的内涵。从中我们可以学到各国档案工作的许多先进经验。例如美国的威尔逊研究中心所收藏的各国档案很全、很细,他们编印的一些文献集很有参考价值。总之,我国与他国在档案领域合作,可以相互学习,增强相互的了解,有利于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路线的实施,有利于我国与各国文明的共融。”
采访是从乔书记参观中央档案馆珍藏后开始的,说到此行的目的与收获,乔宗淮兴致勃勃。他说:“我们今天来,是要向中央档案馆学习,今后还要向兄弟单位档案部门学习。在比较中学习中央馆和其他部门的先进经验。我分管档案工作,对研究党的历史也很有兴趣。我在外交部档案馆说过:一些外国保存的档案很全面、很具体,尤其注重细节。我们的存档标准应该如何掌握?有的同志往往只注意保存高级别活动的简报和最终文件,不注意保存反映过程的原始记录,而档案失去那些鲜活的原始记录,与原汁原味就有了距离,后人的研究和利用会受到影响。留什么内容的档案最有用?希望档案专业部门认真研究。”
外交部档案馆馆长郭崇立陪同乔书记参观。做过多年驻外大使和外事新闻工作的郭馆长说:“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让现任的外交官站在前任的肩膀上开始自己的工作。外交档案管理、利用的好与否,决定着外交工作的成效。”
采访从外交档案谈起,到档案外交结束,勾勒出近年来外交部档案工作的发展轨迹。想起整整一年前,记者在莫斯科采访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季托夫,两位国家外交重臣在外交档案领域合作方面的看法竟然如此相同,直接证实了外交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重要意义。从暗香浮动到下自成蹊,档案工作被中国外交官们演绎出令人赞叹的时代色彩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