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上海----文物文献档案展》隆重开幕
2006年11月4日,上海市政协、民革上海市委、市文管会和市档案局联合主办,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市档案馆承办,上海音像资料馆协办的《孙中山与上海----文物文献档案展》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隆重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主委厉无畏,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刘卫国,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范希平,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周箴,上海市文管会常务副主任陈燮君,上海市档案局局长吴辰出席开幕式并为展览剪彩。何鲁丽、宋仪侨分别讲话。开幕式由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项斯文主持。
何鲁丽在讲话中深切缅怀了孙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功绩,指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举办《孙中山与上海----文物文献档案展》,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让更多人士了解孙中山先生不朽的革命事业,使孙中山先生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的精神流布后世,进一步发扬光大。宋仪侨深情追忆了孙中山先生在国民革命40余年中曾20多次来到上海的历史,这次展览以不少珍品、不乏孤品再现了这段重要历史,激励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思想、革命意志和进取精神。
《孙中山与上海----文物文献档案展》以时间为线索,用300件文物、档案和图片,分“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沪宁在前方”,决不“避难就易”;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上海充满革命气象;反对袁世凯称帝,在上海发动“二次革命”;寓居上海,与共产党人商讨国共合作;在北京逝世,举国哀悼。最后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等六大部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革命活动以及对上海的影响。上海市档案馆为此次展览提供了数十件档案和图片,其中宋庆龄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写给中福会工作人员的亲笔信,田桓、丁超五等老同盟会员撰写的回忆孙中山革命事迹的文章手稿,1965年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上海市“孙中山诞辰100周年筹备委员会”会议的亲笔签名以及孙中山先生在北京去世后移灵香山的照片等均为首次面世。展览中还陈列了目前已知存世仅此一份的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告示,孙中山亲自设计的中华民国原始国旗图,1918年孙中山亲笔签名的自己在上海英大马路和兴照相馆拍摄的半身像,《孙中山手札墨迹》,孙中山致苏联遗书全文等。参观者同时可以清晰地聆听孙中山先生当年《勉励国民》的演讲录音,观看上海音像资料馆收藏编辑的《孙中山与上海》历史文献资料片。
李烈钧之子等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与参加展览开幕式的领导及其他有关方面人士近200人仔细观看了展览,并在伟人孙中山生前留下的珍贵音视频资料前驻足重温。88岁高龄的杨小佛说,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建设其实早有打算,现在看来,很多建设工程正在按照他的远见逐一实现,有的已超过了他的预想。
(邹伟农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