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档案珍品展”在西安开幕
被称为“中国千年历史档案第一展”的《中国档案珍品展》18日在西安开幕。这个展览展出了150余件“国宝”级档案资料,包括唐代的纸质档案、清代皇帝立储档案、皇家族谱、殿试“金榜”与纳西族东巴文档案等。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度,仅国家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就有一亿三千万卷之多。此次展品来自全国20多个档案馆,上至唐代,下至新中国,跨越1200多年的时光,多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陕西省档案馆馆长王建明介绍,展品中年代最久远的是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的档案,该文献是中国档案部门现存最古老的纸制公文档案,于1900年从敦煌藏经洞出土,历经千余年依然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
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被明代“金书铁券”吸引。“金书铁券”俗称“免死牌”,属于金石档案的一种,是皇帝颁赐给功臣的特制文件和受赐人及后代赦减犯罪的凭证。该“金书铁券”是明代天顺二年(公元1458年)明英宗赐于右军督府右都督李文的。铁券制作考究,生铁制成,呈半弧形,如瓦状,正面镌有明英宗诰命指文,字嵌以金,全部为古汉字,字体为颜体。
王建明说,大量的清代宫廷档案也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清代皇家族谱即玉牒系统记录了清朝历代皇族人口及宗法谱系,在清朝皇族人口研究及中国宗谱研究等方面具有宝贵的价值。其形制、体积、装裱等方面都堪称世界宗谱之最。
展出的清代金榜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是清代科举考试最高级——殿试的成绩单。该文献原存清朝内阁,世间仅此一份。参观者可以在展出的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的殿试小金榜中看到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名字。
此外,大量文献、照片还从保甲制、外交、邮政、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发展等多个侧面展现了清末至民国的社会生活图景。如清代木牌、国书、孙中山题词手迹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此次展览由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陕西省档案局、陕西省档案馆承办,将于4月27日闭幕,全程对观众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