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档案馆专题研讨会综述
“数字时代的信息库—数字档案馆专题研讨会”于
(一 ) 专题研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教师于丽娟的主报告“数字档案馆及其技术框架”,揭开了专题研讨的序幕报告。开篇详细论述了数字档案馆的两层含义,即从单个档案馆概念主体上说是一种实体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档案馆的信息化;其二,从技术模式的角度去理解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的一整套技术框架、管理方法和解决方案。报告的第二部分针对如何构筑数字档案馆工程的整体框架展开了论述,提出 : 数字档案馆是一个高度整合的概念,它应该包括档案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的数字化。数字档案馆工程的技术框架包含测评体系、术语体系建设,并指出数字档案馆工程与相关项目之间的关系是学习、合作和帮助的关系,数字档案馆工程也绝不是完全脱离于社会和法律环境之外的纯粹的技术体系。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专家顾问委员会成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孙承鉴研究馆员的主报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与启示”,探讨了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及其与传统图书馆的比较等一些理论问题,并就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研发情况、工程项目的立项进展及运作方式、服务模式等做了详细说明,最后,对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提出了四点宝贵建议,即第一,要整体规划,明确发展目标;第二,重视与数字图书馆比较研究,采用已有的先进、成熟技术 ; 第三,重视标准规范建设 ; 第四,重视应用,边建设,边服务。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信息管理系张正强 教授提交的论文是“数字档案馆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文件结构定义’ (DTD) ”,该文从 DTD 的含义、应用范围、产生及实际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指出就国际范围而言,“电子文件结构定义 (DTD) ”已成为数字档案建设的基础,并作为关键技术而被运用于数字档案馆,因为采用该技术可以使数字档案具有独立于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性质,从而有助于数字档案的长期或永久性保管和利用,在充实论证的基础上,本文又提出应尽快建立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文件结构定义 (DTD) ,并应形成体系,为我国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吉林省白城市档案局副局长李学广提交的论文“综合档案馆档案数字化问题的探讨”,提出各级档案馆要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把馆藏档案数字化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突出抓好依据系统工程理论,把馆藏档案数字化与价值鉴定一并考虑,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战略选择。
(二 ) 案例分析与软件演示结合深圳市档案局管理处处长方燕所做的“深圳数字档案馆构建战略”的报告,其合作伙伴北京世纪科怡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做了“深圳市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功能模块”的演示,该演示把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流按过程分为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利用和系统维护四大模块。另外,超星公司、北京天大天财智能卡系统有限公司的代表也分别为大家做了题为 “对图像扫描的全文检索技术及实例”,和“电子文档数字签名工具”的软件演示,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 何嘉荪 教授结合本人对深圳市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考察,指出图书馆界把数字档案馆纳入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其管理对象在证据性及长期保存方面有明显区别,并提出应提升文件中心的地位,让文件中心承担起中继站和控制阀门的作用,把文件中心纳入数字档案馆工程。北京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 博士补充说,成立数字文件中心能节约成本,有利于专业管理,便于档案资源的统一整合。来自青岛市档案馆、新华社档案馆等单位的代表也阐谈了本单位数字化建设的情况及对数字档案馆工程的认识。40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话被视为网络时代新型的信息宝库和信息平台的数字档案馆。大家就数字档案馆的功能定位、建构模式、发展战略以及关键技术支持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本次研讨会汇聚了理论和实践的精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各界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收获颇丰,“预想会议将会开得很好,参会之后感到比预想的还要好”,希望档案学院能够举办更多的高质量学术研讨会,并祝愿档案学院 50 周年生日快乐 !
摘自《晋档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