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件珍贵档案再现中原突围战史
发布时间:2007-06-12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邓衍明)5月23日,15件见证我中原突围部队浴血奋战历程的珍贵档案被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档案馆接收进馆。权威人士称,这组档案真实再现了当年波澜壮阔、血雨腥风的历史画面,为一些历史事件提供了佐证,解开了一些历史疑惑,证实了湖北是中国革命历史记忆的富矿区和红色档案抢救的核心区。
茅箭区档案局馆长魏远征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展示了这15件档案。记者看到,这15件档案均为大16开幅面,纸张呈黄色,由于纸张残留木质素过重,加之年代久远、保存环境差,纸张严重酸化,损毁状况严重,其中9张记载内容比较清晰。在这组珍贵档案中,有6件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就创建根据地、开展统战工作、推进战争进程等给王树声率领的中原突围南路部队指示的电文以及建立鄂西北根据地的指示和建立基层政权机构的命令电报稿。另9件记录的是以新四军名义向茅塔乡东沟村群众借赊钱粮、衣物等的借据契约,当地群众为新四军加工衣被的收交凭证,部队首长将伤员托给当地开明乡绅“周保长”照顾的信函。
茅塔乡东沟村(现属十堰市茅箭区)是当年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军事驿站,联通湖北、河南、陕西,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国民党军围剿鄂西北军区部队的重点地区之一。历史记载,当时发生在东沟的大小战斗有近10次。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6年10月18日,国民党66师554团、248团向茅塔乡东沟村的鄂西北军区、第三分区部队和均郧房中心县委县政府发起进攻,根据地指战员在红岩子布下阻击阵地,战斗持续14个小时,国民党部队遭到痛击,这就是有名的“红岩子大捷”。
这组借赊钱粮、衣物等借据契约和将伤员托给“周保长”照顾的信函,真实再现了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艰难对峙关头,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自己的损失和牺牲,牵制国民党军30多个正规旅,确保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的巨大战略作用,同时展示了人民军队与人民之间的血肉之情。经湖北省档案局专家鉴定,这些档案是研究新四军军史和中原突围极其难得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档案部门首次从民间征集到的新四军中原突围部队珍贵纸质档案。湖北省档案局正在组织专家对这些档案进行抢救。
茅箭区档案局馆长魏远征小心翼翼地向记者展示了这15件档案。记者看到,这15件档案均为大16开幅面,纸张呈黄色,由于纸张残留木质素过重,加之年代久远、保存环境差,纸张严重酸化,损毁状况严重,其中9张记载内容比较清晰。在这组珍贵档案中,有6件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新四军司令部、政治部就创建根据地、开展统战工作、推进战争进程等给王树声率领的中原突围南路部队指示的电文以及建立鄂西北根据地的指示和建立基层政权机构的命令电报稿。另9件记录的是以新四军名义向茅塔乡东沟村群众借赊钱粮、衣物等的借据契约,当地群众为新四军加工衣被的收交凭证,部队首长将伤员托给当地开明乡绅“周保长”照顾的信函。
茅塔乡东沟村(现属十堰市茅箭区)是当年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和军事驿站,联通湖北、河南、陕西,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国民党军围剿鄂西北军区部队的重点地区之一。历史记载,当时发生在东沟的大小战斗有近10次。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946年10月18日,国民党66师554团、248团向茅塔乡东沟村的鄂西北军区、第三分区部队和均郧房中心县委县政府发起进攻,根据地指战员在红岩子布下阻击阵地,战斗持续14个小时,国民党部队遭到痛击,这就是有名的“红岩子大捷”。
这组借赊钱粮、衣物等借据契约和将伤员托给“周保长”照顾的信函,真实再现了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艰难对峙关头,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以自己的损失和牺牲,牵制国民党军30多个正规旅,确保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的巨大战略作用,同时展示了人民军队与人民之间的血肉之情。经湖北省档案局专家鉴定,这些档案是研究新四军军史和中原突围极其难得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档案部门首次从民间征集到的新四军中原突围部队珍贵纸质档案。湖北省档案局正在组织专家对这些档案进行抢救。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