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杭州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圆满结束
展览运用档案馆馆藏的档案、图片和报刊资料以及征集的实物等翔实史料,在图文并茂地介绍全国抗日战争的同时,突出展示了杭州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日英勇事迹,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为全市广大市民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教材。
4个月以来,来自社会各界的参观者,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从白发老人到年幼孩童,从社区群众到学校学生,从本地市民到韩国客人,参观者无不被一幅幅震撼的展览图片所感动。
这次展览是杭州市级机关固定展览中,展期最长,人数最多,效果最好的展览。据统计,仅市级机关参观展览的干部就达12000人次,机关党员参观率在90%以上。展览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是领导重视、精心组织、部门配合、市民关注、媒体参与,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1、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展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和重视。
为了举办好这次展览活动,市委宣传部花了大量的精力,在整个展览活动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如筹办过程中,在展览的宣传导向、基调取向,在展览图片的选取、图板的制作等方面,都进行把关指导;展览期间,又在参观人员的组织、舆论宣传等方面积极进行协调,保证了展览活动的效果。
市档案局的领导始终把办好展览作为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从筹备展览到正式办展,多次召开局党组会议,部署研究展览的各项筹备工作。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兼档案局局长伍彬多次强调,这次展览是档案局(馆)服务中心、宣传自己的极好机会,也是对档案局(馆)组织能力、服务能力的检验,因此展览工作成了档案局(馆)的中心工作,伍局长还亲自主持展览的新闻发布会,向各大新闻媒体通报了展览的有关信息。市档案局(馆)的领导及有关职能处室本着尊重历史、面向未来的原则征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认真做好展览的筹备工作。展出的4个月中,局领导更是没有丝毫松懈,始终关注着展览的进程。
2、精心筹备布展。筹备过程中,市档案局调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筹备展览。为了办好展览,冯少平副局长、市委宣传部有关部门领导及我局编研处的同志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专门纪念馆考察、取经。为了丰富展览内容,档案局还专门组织人员前往北京、上海、南京及相关单位收集资料,去富阳受降镇、午潮山屠杀现场、萧山所前镇、余杭“山沟沟”新四军被服厂等杭州周边地区采访和取证,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实物和图片,这些资料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还丰富了我馆关于抗战时期的历史资料。
3、各方协同配合。本次展览在主办单位、协办单位以及社会各界的协同配合下才得以顺利开展。主办单位市委宣传部和市档案局为展览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协办单位市直机关党工委和市教育局不仅对展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还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克服高温酷暑和其他一些实际困难,精心组织广大机关干部和青少年前来参观。市卫生局还专派保健医生到展览现场服务。浙江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学院、中国计量学院等高校也组织了60多位志愿者协助展览的讲解和接待的工作。同时,展览还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在筹备阶段,许多热心市民就非常关注展览,有的老战士为展览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许多市民主动联系工作人员捐献出自己珍藏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还有热心观众捐赠了反映抗战的宣传画;有的市民为展览提供了珍藏的物品,例如抗日英雄赵士年之子赵光燕提供了缴获的日军望远镜,市民田柏镛提供了缴获的日军饭盒。他们所提供的实物和图片充实了展览内容,也丰富了我馆馆藏。
4、市民高度关注。展览面向社会大众,让更多的人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参观者有的是自发前来的个人,有的是集体组织的团体,他们怀的都是同样的信念——毋忘历史、珍惜和平。参观者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批又一批杭城的老人,有的老人甚至来了不止一次,例如家住城东,年近9旬的伊伍仁老人前后3次参观展览。大量触目惊心的图片勾起了老人们对儿时日寇铁蹄下苦难生活的回忆,国恨家仇重又涌上心头,激起了他们对日本侵略者的满腔仇恨。
机关干部和学校师生是这次展览活动参观者的主体。市直机关90%以上的机关干部参观了展览,展览激励了广大干部群众把爱国热情转化为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参观者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学生,他们有的是跟随学校组织,有的是在家长带领下前来参观的,孩子们虽然对抗战的历史了解的不是特别深刻,但是都非常用心地观看讲解。暑假伊始,紫阳小学学生娄琪嵘的父母就带领孩子过来参观,娄琪嵘小朋友引用了周恩来爷爷的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段历史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记。”暑假的两个月期间,在杭各高校的大学生们也纷纷组织起团队前来参观,虽然从小在历史课本中就学习过了这段惨痛的历史,但是大学生们在看到日军暴行的图片时还是唏嘘不已。通过参观展览,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国家苦难的历史,更加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保卫国家的理想。
在展览的120多天里,展厅的留言本上记满了参观者的珍贵话语,有的市民认真、激动地写下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小学生用稚嫩的笔迹记下了自己的感受,然后庄严地署上了自己的姓名和学校。留言本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不忘国耻,保卫国家。”
5、形式灵活多样。展览期间,市档案馆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协助一些单位结合参观展览的形式举办灵活多样的纪念活动。例如,
“九·一八”前夕,市档案局为配合展览,还邀请一些老干部和老战士前来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将被制作成光盘作为教育下一代的教材和档案馆永久保存的影像资料。
6、媒体倾情参与。4个月中,杭州的各大媒体一直对展览保持着高度关注,许多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全程报道。展览过程中,浙江日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明珠频道、经济生活频道、少儿频道、浙江电视台公共频道、体育健康频道,以及杭州电台、西湖之声等省市媒体对展览进行了报道。都市快报还专门开辟了《看展览、忆抗战、爱和平》的专栏,杭州电视台还对展览进行了专题报道。媒体对展览的报道,扩大了展览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还构建了市档案馆与市民之间的联系,提升了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力。
7、促进自身建设。本展览既是市档案局(馆)服务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的一次活动,也是市档案局(馆)向全市展示自身形象和档案工作的平台。为了筹办展览,编研处的同志常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在展览期间,办公室、编研处的同志放弃了所有的双休日,顶着酷暑加班工作;技术处、宣传人事教育处也积极配合做好展览的宣传报道工作,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爱国激情化作工作动力。借展览之机,广泛收集资料,到周边地区采访和取证,不仅丰富了展览内容,也丰富了我馆的馆藏资料,同时还了解掌握了一批有关抗日的历史景点资源。热心市民捐献了有关抗日战争的历史资料和反映抗战的宣传画,提供了相关实物和图片,还提出的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是对档案馆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也是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顾和总结举办展览的4个月,市档案局收获了不少经验:加强党和国家重要档案保管基地的建设,在进一步收集档案资料的基础上,尽力地抢救历史文献资料,以录音、录像的形式建立口述档案,丰富馆藏资源;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在馆内办展的同时,逐步考虑“走出去”办展,把展览办到大学、社区、企业、部队;同时还将结合展出内容汇编书籍,把展览展示给更多的人。
这次展览活动得以成功举办,是展览主、协办各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多方支持的结果。通过参与举办此次展览活动,通过与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频繁互动,扩大了档案局的社会影响,发挥了馆藏档案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从各单位良好的组织工作中学到了不少的经验。我们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各有关单位继续合作,为杭州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为“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作出应有的贡献。
(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