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旅游业贯彻落实市委“美丽杭州”建设决议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杭州市旅游业贯彻落实市委“美丽杭州”
建设决议实施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函〔2013〕18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杭州市旅游业贯彻落实市委“美丽杭州”建设决议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3年11月6日
杭州市旅游业贯彻落实市委“美丽杭州”
建设决议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杭州市委关于建设“美丽杭州”的决议》(市委〔2013〕9号)、《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美丽杭州”建设实施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市委〔2013〕10号)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杭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市委办发〔2013〕74号)等文件精神,切实推进“美丽杭州”建设,深化实施旅游国际化和全域化战略,加快旅游产业城乡统筹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塑造杭州品质旅游形象,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战略部署,重点围绕优化旅游产业布局、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打响最美杭州品牌、丰富旅游休闲产品、完善旅游公共服务、支持淳安先行先试等工作,实施有力举措,加快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地位,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市民和国内外游客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现代服务业。
二、建设目标
通过3年努力,推进重大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美丽杭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实力进一步巩固。到2015年,力争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城乡、区域之间旅游产业发展差异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国家级旅游休闲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都市休闲目的地、国际山水旅游度假目的地、国际会奖旅游目的地、东方运动疗休养旅游目的地(“一个示范区,四个目的地”)建设,将杭州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和东方品质之城。
三、工作任务
(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围绕建设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目标,以规划为先导,优化旅游区域空间布局,推动城乡旅游统筹发展。继续深化推进西湖、西溪、运河等综保工程,加大旅游度假区规划和建设力度,支持桐庐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和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试点建设工作。全力推进以旅游综合体为核心的重大旅游休闲项目规划建设,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
(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牢固树立“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大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以绿道建设为纽带,带动“三江两岸”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找准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合点,促进“农家乐”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升级版”乡村旅游示范点。
(三)打响最美杭州品牌。宣传“美丽杭州”、“美丽之旅”旅游形象,倡导文明旅游、绿色旅游,将最美杭州宣传融入旅游全过程。宣传策略贴近群众,重视百姓“口口相传”的宣传效应。创新营销渠道和方式,体现杭州旅游城市的鲜明个性和特色,提高杭州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丰富旅游休闲产品。丰富旅游休闲内涵,加强旅游休闲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深入挖掘旅游潜在资源,推进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重视旅游业态提升,努力开发引进高端新型旅游休闲产品。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综合利用,支持中国大运河、良渚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加快“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发展,实现“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双轮驱动,游客与市民利益共享。整合提升旅游公共交通、旅游信息咨询、旅游集散换乘等功能,提高市民及游客的满意度和舒适度。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六)支持淳安先行先试。围绕淳安“美丽杭州”建设实验区试点,坚持生态立县,确保千岛湖青山秀水,深入贯彻“旅游西进”战略,支持淳安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努力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将淳安打造成为全国首个县域大景区和长三角首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区(县、市)要建立并完善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工作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市级部门要加强对区、县(市)有关工作的指导;各级旅游部门要建立协商机制、互助机构,定期组织开展旅游交流合作活动,共同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合力推进“美丽杭州”建设。
(二)强化资金保障。在认真梳理整合旅游资源的基础上,研究出台新的旅游发展政策;依法依规合理使用旅游专项资金,各类资金补助适度向五县(市)倾斜,优先支持带动性强、影响范围广、经济及社会效益大的旅游休闲项目、产品、线路的规划建设和开发设计;按要求开展旅游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估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吸引社会资源投入旅游产业发展。
(三)加大宣传力度。全市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杭州”建设的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加大对旅游企业和广大旅游工作者的组织、动员和指导力度,增强主体意识,营造全行业参与和支持“美丽杭州”建设的良好氛围。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由市旅委负责牵头组织实施。
附件:《“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附件
“美丽杭州”旅游休闲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一、优化旅游产业布局
(一)认真实施旅游“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贯彻落实《杭州市“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和《杭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做好“十二五”旅游规划中期评估和终期回顾工作,制定实施《杭州城市旅游专项规划》、《杭州市乡村旅游提升规划》。[责任单位:市旅委,市规划局,各区、县(市)政府]
(二)认真实施第三轮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对照《杭州市2012—2015年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协调有关责任单位,切实推进杭州旅游国际化。[责任单位:市旅游西进暨推进旅游国际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三)认真实施《“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继续推动“两江一湖”分区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强化规划在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中的指导作用,促进“三江两岸”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护。[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建委,市环保局,市规划局,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富阳市政府]
(四)加强旅游集聚区建设。继续深化实施西湖、西溪、运河等综保工程;加强之江、千岛湖、湘湖、清凉峰等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支持西溪、萧山云石、桐庐芦茨、富阳龙门永安、建德寿昌等区块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桐庐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和富春江慢生活体验区试点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发改委,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运河综保委,杭州之江度假区管委会,各区、县(市)政府]
(五)加快重大旅游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以南宋皇城遗址综保工程、“城市之星”旅游综合体、皋亭山休闲旅游区、萧山湘湖三期、余杭径山禅茶文化旅游综合体、富阳龙门永安运动休闲综合体、桐庐“天之梦”旅游区、建德新安江温泉三期、淳安千岛湖国际商务度假中心、临安湍口温泉等旅游综合体项目为重点的重大旅游休闲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市旅游休闲项目实际投资3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发改委,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各区、县(市)政府]
二、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品质
(六)打造“三江两岸”最美风景线。按照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相融合的要求,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目标,加强“三江两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控制,使其成为“美丽杭州”的最美风景线;到2015年新增“三江两岸”休闲绿道200公里;整合包装“三江两岸”包括周边乡村旅游在内的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打响“三江两岸”黄金旅游线品牌。[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农办,市环保局,“三江两岸”沿线各区、县(市)政府]
(七)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区创建工作。推进千岛湖、青山湖、大江东(江海)湿地等综保工程建设;强化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护;加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宣传和指导,到2015年全市新增3家省级以上生态旅游区;制定《杭州市旅游景区“四边三化”行动计划》,推进景区美化、洁化、绿化工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林水局,市农办,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八)建成一批“升级版”美丽乡村。以彰显个性与特色为目标,加强中心村、精品村、特色村、风情小镇等“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家乐”向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到2015年打造一批“风情小镇”、2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14个精品区块,引导乡村旅游精品化;每年新增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000人,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建委,市旅委, 各区、县(市)政府]
(九)推进乡村旅游景区化。推动旅游整村建设和公司化经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切实提升乡村旅游的规模和服务品质;重点推进桐庐深澳古村落、西湖区外桐坞、余杭区中桥村创建国家A级景区;支持桐庐深澳古村落举办2013中国“美丽乡村”现场会。[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农办,市建委,桐庐县、西湖区、余杭区政府]
(十)加强乡村旅游宣传。通过摄制宣传片、编印宣传资料、利用新媒体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产品与其他旅游产品的整合、串线;将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点及旅游线路纳入旅游宣传促销内容。[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委宣传部,市农办,各区、县(市)政府]
三、打响最美杭州品牌
(十一)建设“美丽杭州”旅游品牌体系。根据各地实际,塑造并不断巩固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共推“美丽杭州”品牌;创建一批“杭州最美旅游景区”;命名并推广观赏型、文化型、娱乐型、运动型、疗休养型等一系列杭州“美丽之旅”旅游线路。[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党委、政府]
(十二)加大“美丽杭州”形象宣传。聘请杭州籍运动员孙扬、叶诗文担任杭州旅游形象代言人,加大“美丽杭州”在境内外市场推广力度;发行推广“杭州旅游卡”;促进与全球重量级旅行商和国中青总社合作,推动境内外客源平稳发展。[责任单位:市旅委,市体育局,各区、县(市)政府]
(十三)开展杭州旅游新媒体整合营销。创新营销手段,实施“寻找当代马可波罗—杭州博士”、欧美定向投放、“杭州传奇”微电影等营销项目,运用杭州旅游新媒体,诠释美丽杭州,全面提升杭州海内外知名度、美誉度。[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十四)加强“绿色饭店”和无烟宾馆(饭店)、健康宾馆(饭店)创建指导工作。推广循环利用和节能环保技术,倡导低碳旅游,鼓励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到2015年,力争全市“绿色饭店”达到100家、无烟宾馆(饭店)达到50家、健康宾馆(饭店)达到20家。[责任单位:市旅委、市卫生局]
(十五)实施文明旅游提升工程。继续开展“文明景区”、“文明导游员”、“金牌导游员”创建评比工作;组织旅游大讲堂,制作文明旅游宣传品,倡导文明出游;宣扬诚信、敬业、友善、满意的旅游行业核心价值观;强化监督,通过聘用旅游行风监督员、争创“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加强旅游行业诚信建设;加强联合执法,打击“野导”、“黑车”,净化旅游市场。[责任单位:市文明办、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十六)深入宣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组织各层面培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宣传、咨询等活动,规范旅游合同文本,保障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从业者中形成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市旅委]
四、丰富旅游休闲产品
(十七)支持景区改造提升。加强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指导,力争将杭州大运河旅游区、杭州野生动物世界打造成5A级精品游景区。到2015年,力争全市5A级景区达到5家,4A级景区达到30家。[责任单位:市旅委,市运河综保委,各区、县(市)政府]
(十八)加强旅游休闲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加强旅游休闲业与工农业、体育运动、中医药养生等行业的结合,丰富旅游休闲内涵,指导工农业、体育运动、中医药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及旅游休闲产品设计。[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十九)推进特色潜力行业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强特色潜力行业及社会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培育,策划开发美食、茶文化、演艺、工艺美术、宗教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整合夜休闲、婚恋旅游、保健养生等活动,丰富城市旅游内容,加快旅游业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三位一体”转变。[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加强对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和特色街区的保护。指导历史文化古镇、古村和特色街区专项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其向旅游产品转化;利用老街区、老房子发展主题文化酒店、精品民宿,促进古建筑“活化”保护,丰富城市旅游业态;力争中国大运河、良渚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责任单位: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园文局),市旅委,市运河综保委,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一)注重开发引进高端、新型旅游休闲产品。加大旅游招商引资力度,助推高尔夫、温泉、滑雪、游艇、直升机观光、大型科技旅游等高端、新型旅游休闲业发展和旅游产品落户杭州。[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五、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二十二)优化旅游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区域内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注重景区(点)的串连以及旅游公共交通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推进特色旅游村的公共自行车建设,在景区倡导使用新能源汽车等低碳环保交通工具。[责任单位:市旅委,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交集团,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三)完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统一标准、同步规划、相互衔接,协调并规范跨区域旅游交通指引标识、乡村公路旅游交通指引标识的设置;促进旅游景区多语种标识系统的规范化。[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四)加强旅游集散网络建设。建设和完善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实现杭州旅游集散中心与五县(市)旅游集散中心线路互通、客源互送、业务互联;完善火车东站城市旅游综合服务配套设施,提供多功能服务,与各交通枢纽及主要景区形成网络体系。[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五)加快“智慧旅游”建设。编制《杭州智慧旅游顶层设计》;开展“智慧景区”试点建设,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实施旅游信息化项目;完善杭州旅游网;指导五县(市)建立独立域名的旅游网站,并与杭州旅游网链接,实现信息共享。[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六)完善杭州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打造电话、网络、现场“三位一体”的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更好地服务市民及国内外游客。[责任单位:市旅委,各区、县(市)政府]
(二十七)实施旅游厕所提升工程。加快旅游公厕的改造提升,推广星级旅游厕所标准,到2015年,全市三星以上旅游厕所达100座。[责任单位:市旅委, 各区、县(市)政府]
六、共推淳安先行先试
(二十八)建设淳安“美丽杭州”实验区。支持淳安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探索,为“美丽杭州”建设积累经验;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立县,严控水质,注重城市风貌与自然景观和谐,确保千岛湖青山秀水;支持淳安优化风景区规划和区域旅游规划,大力推进淳安县域景区化,推动农家乐向高品质转型升级,打造3—5个景区与乡村度假相结合的综合型乡村休闲社区。[责任单位:淳安县政府,市旅委]
(二十九)支持千岛湖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旅游西进”战略,鼓励和支持淳安成为国家级旅游改革试点县;支持千岛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强化整体形象推广,打造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支持淳安旅游体制改革。[责任单位:淳安县政府,市旅委]
(三十)推进旅游综合体建设。重点推进华联进贤湾、雨润江南、姜家影视小镇、界首教育旅游、安阳白象湾等5个旅游综合体建设,初步形成环千岛湖休闲度假圈。[责任单位:淳安县政府,市旅委]
(三十一)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加快三产融合,支持淳安县游艇俱乐部、航空俱乐部、国际禅修中心、水上乐园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完成以环湖绿道为重点的精品休闲运动边道建设,打造千岛湖休闲运动品牌。[责任单位:淳安县政府,市旅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