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巡礼
主题鲜明,凸显存史功能
江宁区档案馆在建设新馆的同时,着力规划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注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存史、育人功能。在新馆建设中,特别设立了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室和电子触摸屏、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在内,占地约800平方米的教育展示区和功能区,并与新馆建设同步设计规划,同步完成。建成后的基地主题鲜明,结构完善,内容丰富,功能凸显,为区档案馆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爱国主义教育陈列室规划为4个展厅。历史厅展示了江宁的悠久历史、人文景观和人文掌故等一系列档案资料,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江宁与南京不可分割的历史文化渊源;公仆厅展示了建国以来江宁历任主要领导、全国劳模的简历、照片,记录了江宁人民的先进代表为江宁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荣誉厅展示了江宁受到表彰所获得的奖状、奖旗、奖杯、奖牌、荣誉证书等资料共100多件,记录了建设新江宁的辉煌历史和先进事迹;腾飞厅展示了江宁区在围绕江宁开发区、科学园、滨江开发区等三大园区建设,服务建设和谐江宁之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档案展示的基础上,整个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区设有多媒体显示屏、触摸屏和自动解说播放器,并配备专、兼职解说员,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解读江宁的历史,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形式多样,凸显教育功能
江宁区档案馆始终将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作为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工作来推进,坚持于每年年初制定基地宣传教育活动的年度工作计划,扎实地开展工作。
根据区档案局与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江宁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的通知》,江宁区各部门、镇(街)、辖区内驻宁部队、学校均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深入了解江宁的发展历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其中,2006年6月驻宁某部陆航团组织全团官兵,在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保持先进性,热爱、建设第二故乡”的主题教育活动;2007年7月区档案馆组织了以“走进档案馆,了解档案文化”为主题的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自2005年起,区档案馆先后与江宁高级中学等10多家重点学校、企事业单位、部队签订了教育实践共建协议。南京晓庄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将区档案馆正式确定为教育实践基地并进行挂牌,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参观学习及社会实践活动。目前,位于江宁大学城的20多所大专院校也在积极与区档案馆沟通联系,努力推进共建教育实践基地工作的开展,区档案馆现已经成为了解江宁历史、诠释江宁文明发展以及展示江宁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江宁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均接待参观人员1000余人次。
开发资源,凸显资政功能
江宁区档案馆馆藏10万多卷(册)档案资料,合理地整合和利用这些档案资源,深入挖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档案信息,是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政功能的重点和关键。
充分利用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编印系列丛书等相关资料。近几年,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江宁区档案馆先后编撰了《江宁县人物志》、《江宁县重大自然灾害纪实》等十多种约60万字史料汇编,供领导参阅和社会各界查询利用。同时,江宁区档案馆2006年出版《十·五纪事》、《抗非纪实》,2007年《江宁史话》系列丛书的出版发行是江宁区档案资料编研史上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全省优秀档案编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江宁史话》丛书被评为一等奖,成为南京市区县档案系统档案编研成果中惟一的一个一等奖作品。这些档案史料集的出版发行为人们搭建起了一座全面深入了解江宁的桥梁。
拓展服务,凸显社会功能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档案工作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是面向社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为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台为社会服务,江宁区档案馆坚持向辖区内的党政团体、社会各界无偿提供场地,联合举办各种有意义的展览、纪念活动。
2006年“七·一”期间,江宁区档案馆与区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五周年”书画展,展出了离退休老干部以“纪念党的生日”为主题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100多幅。同年9月,区档案馆举办了“和谐颂”书画展,充分展现了江宁人民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江宁的诠释。
利用档案资源建设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具有时代感和吸引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新课题、新挑战。江宁区档案馆紧抓新一轮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机遇,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档案服务手段,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积极为建设经济强区、和谐江宁作出贡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8年9月15日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