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指导
21世纪档案馆的机构设想
发布时间:2008-06-03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21世纪的档案馆,将会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重要信息中心及公众的文化广场。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提高档案馆面对公众服务的效率,档案馆应该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文件中心、展览中心、信息中心、研究中心、接待中心、保管服务中心等6大机构体系。这样做一是可以更好地集中和发挥档案馆特色人才的具体优势,更好地建设和培养几支不同方向的专业队伍;二是这样的机构设置比较适合现在档案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三是这样的机构命名有利于拉近档案馆与公众的关系,彻底地从机构名称上脱离机关的影子,更好地体现档案馆的服务功能。
一、文件中心
档案馆保管了政府机构的许多正式文件,如今,在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的浪潮下,“现行文件阅览室”也应运而生。应该说,档案馆已具备相当数量的“昨天的”和“今天的”文件,建立一个“文件中心”,开展现行文件、非现行文件一条龙化服务,为利用者提供一个专门查阅文件、获取有关政策法规信息的良好场所,应该说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设立“文件中心”,旨在全面掌握和控制档案馆馆藏中所有的正式文件信息,以利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利用者查阅。“文件中心”的存在,在文件保管实体上是分散的,在文件管理上是集中的、独立的,主要通过文件检索和计算机管理实现。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现有的存放条件下,实现文件检索利用,将夹杂在许多政务内容档案之中的正式文件调出来。而在实际利用中,人们查找文件多是为了查证,一般也就只需要查阅正式文件,至于文件是如何诞生的,经过了怎样的修改,不在他们的利用需求范围之内。因此,全面掌握馆藏中所有的正式文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这也是建立“文件中心”必备的前提条件。
现行文件利用服务的产生和存在,对非现行文件的利用是一个提醒和促进,对档案馆来说,是增加了潜在的利用对象,对原有馆藏来说,是增加了潜在的利用机会。通过现行、非现行文件的利用,档案馆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发现和摸索出新的服务线索和服务内容,使档案馆的各项工作能更加贴近党和政府的现时中心工作,为各项建设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展览中心
举办档案展览是目前档案馆提供档案为大众服务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如今,绝大多数档案馆都有自己的永久性的关于珍贵馆藏的展览,也有一些结合地区历史或时事方面的暂时性展览,还会有一些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小型展览。档案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档案展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一个展览中心已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只是大多数档案馆在展览用地上有点捉襟见肘。
展览中心可在档案馆原有的社教处基础上设立,它可以锻炼和稳定一支展览人员队伍,包括优秀的讲解员、美术设计人员、策划人员等。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接受培训、提高水平,使档案馆的展览更具专业水准和艺术魅力。展览中心最好能设在整个档案馆主体建筑第一层的相对开放和方便利用者参观的地方,场地的光线要好,视野要开阔,设计上要根据展览主题内容的特点而各具特色,要有浓厚的“档案味”和文化味,在装饰装修上要体现休闲性,在表现手法上要体现高科技、高水平,经常性、极具吸引力的档案展览对档案馆的生存发展、提高知名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展览中心十分必要。
三、信息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光盘技术的发展,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档案馆建立一个信息中心,硬件已经不成问题,软件也已经得到了一些开发和储备。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开发和管理档案馆馆藏在数字处理和网络运行及控制方面的事务,同时负责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渠道收集馆外的档案信息和其他信息。
信息中心也可以说是档案馆的一个技术中心,要实现信息的全面掌握、深入开发和快捷传播,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一系列技术措施,必须要有充分的前期处理成果,如科学的编目、合理的检索系统,档案馆原有的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的支持等。信息中心更是档案馆的数据库管理中心,所有的档案信息经过处理均在信息中心得到妥善保管和管理。中心可以囊括档案馆原有的计算机处、缩微处、编目处等处室,将这几个处室统一管理,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合作、调整技术方向,使档案馆的数字技术开发更加符合档案馆的具体实际。
信息中心同时还负责档案馆档案信息在网上的宣传和提供利用,研究开发科学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软件,建立和管理档案网站,把网站建设成档案馆的一个窗口和展示馆藏档案的另一个展厅。信息中心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相当重要,它同时又是档案馆了解外界的一个窗口。
四、研究中心
档案馆既是保管国家档案资源的机构,同时还是一个带有科学研究任务的机构,而且多年来档案馆在开发和研究档案馆资源方面已经颇有成果。研究中心的任务是研究档案馆的宏观发展、馆藏档案的价值、档案保管保护技术的开发等等,职责囊括档案馆原有的研究室、档案史料编辑部、保护技术处等处室。
研究中心应该是汇集档案馆高素质人才的中心,为档案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引导档案馆工作的研究方向,组织相关专业课题的研究和管理,重要的是对档案馆馆藏进行价值评估,这既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也可由研究中心来担任,负责联系馆内外专家,并负责与馆外同行或其他研究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集中的研究部门,可以更好地集中档案馆的研究人才,明确工作职责和研究任务,制定研究目标,使档案馆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有具体的责任部门。
五、接待中心
档案馆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接待来访和查档是经常性的工作。但这个接待中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接待中心能够解决的来访,由中心工作人员解决,解决不了的,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介绍、引导到其他部门解决。可以说,接待中心既是档案馆的服务中心,又是档案馆的疏导中心,它可以在档案馆原有的利用处基础上成立,它是档案馆接待利用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利用者来档案馆的“到此止步”,利用者在这里或得到问题的解决,或得到进一步的指引。
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有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和很好的亲和力,他们担负着给来馆的利用者以帮助、指引和让利用者拥有“宾至如归”温暖感觉的重要责任。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非常了解馆内各机构的状况,包括各种动态情况,对档案馆各项工作了如指掌,能通过各种方式迅速地给利用者以答复。所以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礼貌周到、和蔼可亲的品质同样重要。
六、保管服务中心
档案馆说到底是保管档案的机构,保管中心应该是档案馆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门,工作人员要具有出色的档案整理技术、负责的档案安全意识和基本的档案保护知识。
档案馆拥有一流的档案保管场所和一流的档案整理人员,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这样的场所和人员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服务,为各单位、各部门和个人代整、代存档案。这种性质的业务和人员已经在有些档案馆出现,但目前它多是隶属于档案馆第三产业的公司性质,而且公司招聘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远不能与档案馆的专业人员相比。目前,公司的人员也被排斥在档案馆档案整理部门之外,一个机构出现两种从事同一种工作的群体,一是浪费资源,二是不便管理,三是影响档案馆声誉。
随着原有馆藏的逐步清理完毕,新接收进馆档案整理质量的逐步提高,档案馆档案整理人员的馆内工作任务将不再像过去那么沉重,完全可以有能力、有精力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为馆外服务,为档案室或私营单位等提供专业水准的、熟练的、优质的服务,既可以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整理人员,又可以扩大档案馆的专业影响,更加突出档案馆的服务宗旨,既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也提供档案技术服务。
综上所述,档案馆六大中心的组建,在实际操作上并不需伤筋动骨,通过对档案馆原有资源整合即能完成。关键的是要有新的工作思维和新的运行模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组合。六大中心既是相对独立的、有着各自工作内容和任务的机构,同时又是可以并需要相互合作、协调的机构。其中,文件中心主要体现档案馆为政府服务、为利用者解决政治、经济、权益等方面要求的功能;展览中心体现档案馆活跃人们文化生活的教育文化功能;信息中心体现了档案馆是党和国家重要的信息基地;研究中心体现的是档案馆的科学性和研究性;接待中心和档案服务中心体现的是档案馆的服务性。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让档案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并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
一、文件中心
档案馆保管了政府机构的许多正式文件,如今,在档案工作服务机制创新的浪潮下,“现行文件阅览室”也应运而生。应该说,档案馆已具备相当数量的“昨天的”和“今天的”文件,建立一个“文件中心”,开展现行文件、非现行文件一条龙化服务,为利用者提供一个专门查阅文件、获取有关政策法规信息的良好场所,应该说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设立“文件中心”,旨在全面掌握和控制档案馆馆藏中所有的正式文件信息,以利于有这方面需求的利用者查阅。“文件中心”的存在,在文件保管实体上是分散的,在文件管理上是集中的、独立的,主要通过文件检索和计算机管理实现。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在现有的存放条件下,实现文件检索利用,将夹杂在许多政务内容档案之中的正式文件调出来。而在实际利用中,人们查找文件多是为了查证,一般也就只需要查阅正式文件,至于文件是如何诞生的,经过了怎样的修改,不在他们的利用需求范围之内。因此,全面掌握馆藏中所有的正式文件非常有必要和有意义,这也是建立“文件中心”必备的前提条件。
现行文件利用服务的产生和存在,对非现行文件的利用是一个提醒和促进,对档案馆来说,是增加了潜在的利用对象,对原有馆藏来说,是增加了潜在的利用机会。通过现行、非现行文件的利用,档案馆工作人员可以从中发现和摸索出新的服务线索和服务内容,使档案馆的各项工作能更加贴近党和政府的现时中心工作,为各项建设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二、展览中心
举办档案展览是目前档案馆提供档案为大众服务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如今,绝大多数档案馆都有自己的永久性的关于珍贵馆藏的展览,也有一些结合地区历史或时事方面的暂时性展览,还会有一些反映地方特色文化的小型展览。档案馆经过这些年的摸索,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档案展览从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规模,成立一个展览中心已具备了相当的物质基础,只是大多数档案馆在展览用地上有点捉襟见肘。
展览中心可在档案馆原有的社教处基础上设立,它可以锻炼和稳定一支展览人员队伍,包括优秀的讲解员、美术设计人员、策划人员等。工作人员可以更好地有针对性地总结经验、接受培训、提高水平,使档案馆的展览更具专业水准和艺术魅力。展览中心最好能设在整个档案馆主体建筑第一层的相对开放和方便利用者参观的地方,场地的光线要好,视野要开阔,设计上要根据展览主题内容的特点而各具特色,要有浓厚的“档案味”和文化味,在装饰装修上要体现休闲性,在表现手法上要体现高科技、高水平,经常性、极具吸引力的档案展览对档案馆的生存发展、提高知名度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成立一个专门的展览中心十分必要。
三、信息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光盘技术的发展,档案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不少成果,在档案馆建立一个信息中心,硬件已经不成问题,软件也已经得到了一些开发和储备。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开发和管理档案馆馆藏在数字处理和网络运行及控制方面的事务,同时负责通过网络或其他信息渠道收集馆外的档案信息和其他信息。
信息中心也可以说是档案馆的一个技术中心,要实现信息的全面掌握、深入开发和快捷传播,必须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一系列技术措施,必须要有充分的前期处理成果,如科学的编目、合理的检索系统,档案馆原有的缩微技术、数字技术的支持等。信息中心更是档案馆的数据库管理中心,所有的档案信息经过处理均在信息中心得到妥善保管和管理。中心可以囊括档案馆原有的计算机处、缩微处、编目处等处室,将这几个处室统一管理,有利于集中力量、加强合作、调整技术方向,使档案馆的数字技术开发更加符合档案馆的具体实际。
信息中心同时还负责档案馆档案信息在网上的宣传和提供利用,研究开发科学的信息处理和管理软件,建立和管理档案网站,把网站建设成档案馆的一个窗口和展示馆藏档案的另一个展厅。信息中心对外界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相当重要,它同时又是档案馆了解外界的一个窗口。
四、研究中心
档案馆既是保管国家档案资源的机构,同时还是一个带有科学研究任务的机构,而且多年来档案馆在开发和研究档案馆资源方面已经颇有成果。研究中心的任务是研究档案馆的宏观发展、馆藏档案的价值、档案保管保护技术的开发等等,职责囊括档案馆原有的研究室、档案史料编辑部、保护技术处等处室。
研究中心应该是汇集档案馆高素质人才的中心,为档案馆的发展献计献策,引导档案馆工作的研究方向,组织相关专业课题的研究和管理,重要的是对档案馆馆藏进行价值评估,这既需要一定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也可由研究中心来担任,负责联系馆内外专家,并负责与馆外同行或其他研究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作为一个集中的研究部门,可以更好地集中档案馆的研究人才,明确工作职责和研究任务,制定研究目标,使档案馆的一些重要研究工作有具体的责任部门。
五、接待中心
档案馆是一个开放的场所,接待来访和查档是经常性的工作。但这个接待中心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也就是说,接待中心能够解决的来访,由中心工作人员解决,解决不了的,由中心工作人员负责介绍、引导到其他部门解决。可以说,接待中心既是档案馆的服务中心,又是档案馆的疏导中心,它可以在档案馆原有的利用处基础上成立,它是档案馆接待利用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利用者来档案馆的“到此止步”,利用者在这里或得到问题的解决,或得到进一步的指引。
接待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有非常强的敬业精神和很好的亲和力,他们担负着给来馆的利用者以帮助、指引和让利用者拥有“宾至如归”温暖感觉的重要责任。要做到这点,就必须非常了解馆内各机构的状况,包括各种动态情况,对档案馆各项工作了如指掌,能通过各种方式迅速地给利用者以答复。所以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耐心细致、不厌其烦、礼貌周到、和蔼可亲的品质同样重要。
六、保管服务中心
档案馆说到底是保管档案的机构,保管中心应该是档案馆最基础和最核心的部门,工作人员要具有出色的档案整理技术、负责的档案安全意识和基本的档案保护知识。
档案馆拥有一流的档案保管场所和一流的档案整理人员,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这样的场所和人员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服务,为各单位、各部门和个人代整、代存档案。这种性质的业务和人员已经在有些档案馆出现,但目前它多是隶属于档案馆第三产业的公司性质,而且公司招聘的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远不能与档案馆的专业人员相比。目前,公司的人员也被排斥在档案馆档案整理部门之外,一个机构出现两种从事同一种工作的群体,一是浪费资源,二是不便管理,三是影响档案馆声誉。
随着原有馆藏的逐步清理完毕,新接收进馆档案整理质量的逐步提高,档案馆档案整理人员的馆内工作任务将不再像过去那么沉重,完全可以有能力、有精力利用已经掌握的技术为馆外服务,为档案室或私营单位等提供专业水准的、熟练的、优质的服务,既可以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整理人员,又可以扩大档案馆的专业影响,更加突出档案馆的服务宗旨,既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也提供档案技术服务。
综上所述,档案馆六大中心的组建,在实际操作上并不需伤筋动骨,通过对档案馆原有资源整合即能完成。关键的是要有新的工作思维和新的运行模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机构的调整和人员的组合。六大中心既是相对独立的、有着各自工作内容和任务的机构,同时又是可以并需要相互合作、协调的机构。其中,文件中心主要体现档案馆为政府服务、为利用者解决政治、经济、权益等方面要求的功能;展览中心体现档案馆活跃人们文化生活的教育文化功能;信息中心体现了档案馆是党和国家重要的信息基地;研究中心体现的是档案馆的科学性和研究性;接待中心和档案服务中心体现的是档案馆的服务性。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让档案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利用需求并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
上一篇:让档案走近百姓,服务大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