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指导
政务信息公开中的档案馆角色研究
发布时间:2008-05-17
政务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采取透明便捷方式公开其政务信息资源,允许行政相对人通过查阅复制等形式利用这些信息资源以实现其指导政治、经济、社会活动目的的过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了档案馆的政务信息公开的职责和地位。相对于档案馆传统服务来讲,参与政务信息公开是档案馆一项新的工作,有必要对其角色进行探讨定位,为保证信息公开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认 知
政务公开的标志是政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自1999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来,各地有关部门积极安排部署这项工作,乡镇先走一步,县级业已全面开展,市地级正在积极推行,一些经验做法被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料收藏和服务中心,同样积极参与了这些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初,各级档案馆馆藏满30年的档案向社会开放,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30年前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时效性显得滞后,因此在2000年前后,各级国家档案馆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大量收集已公开现行文件并免费提供利用,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馆藏档案信息滞后与利用者需求愿望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各地相继建立起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正是适应了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客观要求。同其他档案馆一样,临沂市档案馆牢固树立主动服务、争先创优意识,提出“打好资源基础,推出精品服务”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作风、队伍和资源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工作。
角 色
档案馆因其独特职能,适合成为政务信息集散场所,理应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
法律依据。政务信息有历史和现时之分,涵盖政府各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对历史政务信息公开以法律的形式做出了界定,明确了档案馆在政务信息公开中的重要职责。很多省市出台的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和档案管理办法中,也把档案馆作为集中查询政府信息的场所。如浙江省政府发布并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须及时向本级政府设立的综合档案馆移交有关文件资料,各综合档案馆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向社会提供现行文件查询服务。
信息基础。政务信息大多以文件和档案形式存在。各级国家档案馆因建馆历史较长,信息收集能力较为广泛,已成为各地历史和现实政务信息的重要保管和存储基地。就临沂市档案馆而言,于1958年成立,近50年共接收市直单位档案资料达11万余卷,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历史政务信息储藏中心,其下属的各县区国家档案馆亦是如此。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先后成立了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在政务公开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临沂市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接收133个单位共11996份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和服务性文件资料,并设置了开放阅览室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技术力量。档案馆建馆以来长期从事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锻炼造就了大批思想先进、学识渊博、业务熟练、精通管理的人才队伍,这也是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信息公开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同时,还将迅速开展数字自动化服务,构建较为先进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以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为突破口,在无纸化办公、远程服务、政务信息传输等方面推进行政管理信息传播的现代化。无论在传统方式还是现代方式中,档案馆都具有坚实基础和雄厚力量。目前各级档案馆大都已建立了完备的信息网站,并实行馆藏目录机读检索,逐步实现了开放档案目录、现行文件全文全息网上查询检索,有条件的档案馆依托政务网已实现区域内在线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服务,档案馆已具备担当政务信息服务主要角色的技术优势。
制度安排。目前政府职能体系中并未设立政务信息中心,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这些部门长期以来各自为战信息分散,而且为主体业务事务性工作所累,无暇顾及信息收集整理和公布。因此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制度平台,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稳固的开诚布公的氛围。对此,政府的制度保障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政府管理创新,设立一个部门从事政务信息收集、整理、整合工作,通过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公布政务信息。这个部门可新设可兼管,考虑重新设立难度大、成本高,兼管是比较可行的做法,更容易开展工作。在具有信息服务职能的档案馆、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中,档案馆最具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给档案馆重新进行制度安排:各级综合档案馆作为当地的政务信息公开的场所,在机构设置中给予明确定位。
措 施
让档案馆担当政务信息服务主要角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设若如此,档案馆要加大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积极构建信息资源体系。就目前情况而言,各级档案馆所保存的信息量虽然巨大,但与社会的需求量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档案馆作为政务信息的指定场所虽具有一定优势,但要充分履行好政务信息公开的职责,必须构建系统性、综合性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这个信息体系,既能满足人们对历史信息的需求,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现时信息的需要。同时,要能杜绝其他信息服务部门信息来源复杂、可靠度低的弊端,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教育的等等,林林总总。并通过组织整合,为社会公众构造翔实可靠、功能完备的信息平台。在信息范围上要囊括所有的党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信息内容上要包含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各种政务信息;在信息形态上要包括纸质、声像、电子等各种类型和载体;在时间跨度上即要有历史的政务信息,还要有现时的政务信息。
(二)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场所,提供政务信息利用平台。今年4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为政府信息的顺利公开,提供平台。基础设施是档案馆功能发挥的基本平台,档案馆功能定位决定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过去以存史为主要功能的档案馆,其基础设施主要注重于档案馆库的建设;现代档案馆功能趋向多元化,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及时、便民,对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反过来,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决定和影响着档案馆功能的发挥。没有基础设施,档案馆功能发挥将成为空谈;基础设施不到位、不完善、不能满足需要,档案馆的功能发挥也将受到局限。因而,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档案馆要充分发挥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功能和其他功能,必须十分重视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政务信息公开形式,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坚持“依法公开、及时准确、讲求实效、方便群众、利于监督”的原则,不断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在满足传统查阅咨询的同时,坚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的方式,积极探索和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如通过新闻发布会、咨询会、说明会、答复会等会议公开;通过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电脑查询等互联网公开;通过编研政务信息资料、政务办理手册、办事指南公开;通过设置公开栏、公示牌、墙报公开等。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内容、形式、程序、时限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把政务信息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
(四)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网络,打造阳光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政务信息的公开提供了顺畅高效的通道。深化政务公开要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既能促进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又能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化,增强办事和执法的透明度。
政务信息公开是现代法制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也是我们党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档案馆若能抓住这个难得机遇,不断加大信息资源、窗口平台和自身工夫建设,定能演绎出服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经典乐章,定能扮演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信使角色。
认 知
政务公开的标志是政务信息公开。政务信息公开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公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需要。自1999年中办国办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以来,各地有关部门积极安排部署这项工作,乡镇先走一步,县级业已全面开展,市地级正在积极推行,一些经验做法被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成效。档案馆作为档案资料收藏和服务中心,同样积极参与了这些工作,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最初,各级档案馆馆藏满30年的档案向社会开放,主动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服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30年前的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时效性显得滞后,因此在2000年前后,各级国家档案馆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大量收集已公开现行文件并免费提供利用,从某种程度上缓解了馆藏档案信息滞后与利用者需求愿望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各地相继建立起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开展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工作正是适应了推进政务信息公开的客观要求。同其他档案馆一样,临沂市档案馆牢固树立主动服务、争先创优意识,提出“打好资源基础,推出精品服务”的指导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作风、队伍和资源建设,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服务工作。
角 色
档案馆因其独特职能,适合成为政务信息集散场所,理应在政务信息公开工作中担当重要角色。
法律依据。政务信息有历史和现时之分,涵盖政府各组成部门的行政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一般应当自形成之日起满30年向社会开放。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类档案向社会开放的期限,可以少于30年。”对历史政务信息公开以法律的形式做出了界定,明确了档案馆在政务信息公开中的重要职责。很多省市出台的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和档案管理办法中,也把档案馆作为集中查询政府信息的场所。如浙江省政府发布并于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规定,各级行政机关和有关单位须及时向本级政府设立的综合档案馆移交有关文件资料,各综合档案馆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向社会提供现行文件查询服务。
信息基础。政务信息大多以文件和档案形式存在。各级国家档案馆因建馆历史较长,信息收集能力较为广泛,已成为各地历史和现实政务信息的重要保管和存储基地。就临沂市档案馆而言,于1958年成立,近50年共接收市直单位档案资料达11万余卷,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历史政务信息储藏中心,其下属的各县区国家档案馆亦是如此。近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先后成立了现行文件资料服务中心,在政务公开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临沂市现行文件服务中心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接收133个单位共11996份政策性、法规性、公益性和服务性文件资料,并设置了开放阅览室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技术力量。档案馆建馆以来长期从事档案信息收集整理和保管利用,锻炼造就了大批思想先进、学识渊博、业务熟练、精通管理的人才队伍,这也是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务信息公开在保留传统方式的同时,还将迅速开展数字自动化服务,构建较为先进的政府信息公开模式,以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为突破口,在无纸化办公、远程服务、政务信息传输等方面推进行政管理信息传播的现代化。无论在传统方式还是现代方式中,档案馆都具有坚实基础和雄厚力量。目前各级档案馆大都已建立了完备的信息网站,并实行馆藏目录机读检索,逐步实现了开放档案目录、现行文件全文全息网上查询检索,有条件的档案馆依托政务网已实现区域内在线电子文件的收集和服务,档案馆已具备担当政务信息服务主要角色的技术优势。
制度安排。目前政府职能体系中并未设立政务信息中心,政务信息公开的主体是各级政府部门。这些部门长期以来各自为战信息分散,而且为主体业务事务性工作所累,无暇顾及信息收集整理和公布。因此迫切需要搭建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制度平台,在全社会形成一个稳固的开诚布公的氛围。对此,政府的制度保障就显得至关重要,通过政府管理创新,设立一个部门从事政务信息收集、整理、整合工作,通过传统和现代技术手段公布政务信息。这个部门可新设可兼管,考虑重新设立难度大、成本高,兼管是比较可行的做法,更容易开展工作。在具有信息服务职能的档案馆、图书馆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中,档案馆最具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通过争取当地政府支持,给档案馆重新进行制度安排:各级综合档案馆作为当地的政务信息公开的场所,在机构设置中给予明确定位。
措 施
让档案馆担当政务信息服务主要角色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设若如此,档案馆要加大措施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积极构建信息资源体系。就目前情况而言,各级档案馆所保存的信息量虽然巨大,但与社会的需求量相比,尚有很大差距;档案馆作为政务信息的指定场所虽具有一定优势,但要充分履行好政务信息公开的职责,必须构建系统性、综合性的政务信息资源体系。这个信息体系,既能满足人们对历史信息的需求,也能满足社会各界对现时信息的需要。同时,要能杜绝其他信息服务部门信息来源复杂、可靠度低的弊端,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的、经济的、科技的、文化的、教育的等等,林林总总。并通过组织整合,为社会公众构造翔实可靠、功能完备的信息平台。在信息范围上要囊括所有的党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在信息内容上要包含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所需要的各种政务信息;在信息形态上要包括纸质、声像、电子等各种类型和载体;在时间跨度上即要有历史的政务信息,还要有现时的政务信息。
(二)建设政务信息公开场所,提供政务信息利用平台。今年4月5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以此为契机,加快完善档案馆基础设施,为政府信息的顺利公开,提供平台。基础设施是档案馆功能发挥的基本平台,档案馆功能定位决定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过去以存史为主要功能的档案馆,其基础设施主要注重于档案馆库的建设;现代档案馆功能趋向多元化,政府信息公开需要及时、便民,对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反过来,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决定和影响着档案馆功能的发挥。没有基础设施,档案馆功能发挥将成为空谈;基础设施不到位、不完善、不能满足需要,档案馆的功能发挥也将受到局限。因而,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档案馆要充分发挥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功能和其他功能,必须十分重视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
(三)创新政务信息公开形式,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坚持“依法公开、及时准确、讲求实效、方便群众、利于监督”的原则,不断创新政务公开方式,达到信息透明、服务便捷和有利监督的目的。在满足传统查阅咨询的同时,坚持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的方式,积极探索和拓宽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如通过新闻发布会、咨询会、说明会、答复会等会议公开;通过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电脑查询等互联网公开;通过编研政务信息资料、政务办理手册、办事指南公开;通过设置公开栏、公示牌、墙报公开等。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政务信息公开、考核、评议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规定政务信息公开范围、内容、形式、程序、时限等,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民主评议活动,把政务信息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
(四)建立政务信息公开网络,打造阳光电子政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政务信息的公开提供了顺畅高效的通道。深化政务公开要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既能促进政府信息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降低行政成本,又能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化,增强办事和执法的透明度。
政务信息公开是现代法制政府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也是我们党坚持、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重要措施。档案馆若能抓住这个难得机遇,不断加大信息资源、窗口平台和自身工夫建设,定能演绎出服务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经典乐章,定能扮演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信使角色。
下一篇:确定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分析方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