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迪士尼公司档案工作概览
编者按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盛大开幕,成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个大型迪士尼主题游乐园。美国迪士尼公司建立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积累保存了大批丰富多彩的档案资料。1970年,公司档案馆成立,专注于见证企业历史与成长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本文为您讲述美国迪士尼总部档案管理工作,一同了解迪士尼公司档案背后的故事。
沃特·迪士尼公司成立于1923年,至今已有93年的发展历史,其前身是迪士尼兄弟动画工作室。从米老鼠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几十年前的角色和故事仍在全新的电影、电视节目、商品项目和主题乐园中被人们熟识。认识到这些独特而持久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迪士尼于1970年创办了档案馆,以收集、保存和提供利用与迪士尼公司及其创办人有关的档案和史料,其档案工作存在众多闪光点,且与中国有着不解情缘。
迪士尼档案馆位于美国洛杉矶伯班克迪士尼总部大楼内,曾任职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图书馆的大卫·史密斯是迪士尼档案馆的创建者,也是第一任馆长。最初的档案馆只有一个房间,主要用来存放纸质文件和实物档案,空间非常有限。随着档案工作的开展和工作理念的不断更新,目前迪士尼档案馆已颇具规模,拥有多个库房,保存着与公司有关的档案、资料、实物等共计上百万件藏品。馆藏大致分为4类:经典动画形象藏品、动画制作藏品、迪士尼兄弟私人档案、其他档案资料。
经典动画形象藏品中不仅有动画形象创作手稿、发行影片、宣传海报,还包括动画形象的衍生品等。例如动画形象米老鼠的创作手稿、海报,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衍生商品,包括玩偶、手表、胸牌等。动画制作藏品主要保存和展示早期动画制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道具等。如制作《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多层动画摄影机、《欢乐满人间》的重要道具、演员的服装等。迪士尼兄弟私人档案包括他们二人早年的名片、手稿、所获荣誉等等。其他类档案资料主要为迪士尼公司成立至今的重要资料,包括图书、新闻稿件、主题乐园的建造图纸以及沃特·迪士尼早年的工作笔记和手稿等。
迪士尼丰富的馆藏是其档案工作的基础。迪士尼档案馆不仅是公司档案的重要管理机构,还成为著名的游览胜地,在传播企业文化、企业品牌营销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宽泛的接收进馆范围
迪士尼档案馆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档案工作制度和流程。在收集环节,每当一个项目完成后,档案馆工作人员会按时接收档案材料,迪士尼的分支机构、员工会及时移交各类档案资料,相互配合,使接收流程运转顺畅。在接收环节,进馆范围则较为宽泛,分为文书、信息资料、合同、出版物、新闻报道、内部刊物等,一般会尽可能全部接收;电影或动画形象的衍生商品、道具、工具等实物,因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一般会挑选最有代表意义的进行接收和展览。例如,具有“第一”属性的物品必然会被保留,上海迪士尼乐园作为中国大陆首家迪士尼乐园,其开业后售出的第一张门票肯定会被保管下来。
迪士尼档案馆的分工明确,档案馆运营、档案保管、照片拍摄、档案资料数字化等都有人员专职负责,并配有专长的研究员,研究范围包括主题乐园、衍生品、国际化等。档案工作人员对各自负责领域的相关新闻密切关注,确保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跟踪和资料保存。同时,迪士尼档案馆正在对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是一个需要花费数年的浩大工程。
广泛的资源开发利用
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举办档案展览是其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2013年,迪士尼档案馆以“迪士尼乐园与里根总统”为主题,将档案馆中有关里根总统的资料整理后展出。其中包括:1955年里根担任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主持人直播迪士尼乐园开幕式现场的影片、任加州州长期间多次访问迪士尼乐园的照片档案等。在20世纪90年代,迪士尼公司在上海举办了相关纪念活动,展出1938年《白雪公主》在上海上映期间的中文电影宣传册、广告、新闻报道、电影衍生品等,其中还有一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布娃娃,上面还印有非常地道的上海话“洋囡囡”字样。这些展品都是从美国加州迪士尼总部精挑细选出的,为粉丝们“唤醒”了白雪公主在中国的记忆。
将馆藏档案资料进行修复并提供利用,也是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方面。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在1928年创作了卡通形象“幸运兔奥斯华”,它可以说是米老鼠的“前辈”,在近200部动画片中都出现过它的身影。但由奥斯华主演的动画短片《雪橇铃》自1928年发行后,却因胶片遗失或损坏而再也没有上映过。直到英国电影协会工作人员发现了该影片的复刻品,迪士尼公司对其进行修复制作后,该影片才得以与观众见面。这部动画片也让观众了解到默片时代的迪士尼作品,给观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令尘封的童话复活。
利用馆藏档案资源开发档案周边文化产品,也是对档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迪士尼公司档案馆于1996年出版发行了《迪士尼官方百科全书》。该书涵盖迪士尼卡通人物形象、游乐场、电影、电视节目、歌曲等几乎迪士尼所有的标志性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共有6500个词条,内容丰富,趣味性和可读性强。迪士尼通过该书不仅更加系统生动地向消费者宣传了其文化及产品,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令人耳目一新的特色网站
迪士尼档案馆网站是迪士尼公司对外宣传的重要渠道。网站具有定位准确、内容丰富、互动性强、趣味性强等特点,以其人性化的设计和友好的用户体验获得全世界迪士尼粉丝的喜爱。
网站突出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目标群体的定位,设有“最新档案通报”“沃特·迪士尼语录”“档案展览”“迪士尼历史”等板块,全方位、多角度、长跨度地展示出迪士尼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迪士尼档案馆网站与迪士尼传奇、迪士尼展览会、迪士尼官方粉丝俱乐部相互链接,实现迪士尼品牌的横向传播。同时,该网站注重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比如采取“馆长趣味问答”的形式对迪士尼的历史、产品、服务等进行宣传。该网站还会定期举行迪士尼珍贵档案展等。
迪士尼档案中的“中国情缘”
迪士尼作为知名的影视娱乐品牌,在全球拥有众多粉丝,早在20世纪30年代,白雪公主等一批动画人物便已通过迪士尼动画进入中国市场。2005年9月,香港迪士尼乐园开幕,迪士尼在中国的业务开始全面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迪士尼档案馆中保存有众多与中国有关的档案资料,体现出迪士尼与中国几十年来的不解情缘。迪士尼私人档案中收藏有19世纪30年代沃特·迪士尼写给中国电影制作人的信,向中国同行遭到日本侵略的不幸遭遇表达了关心鼓励之情,并将白雪公主等故事的剧本寄给他们,这也反映出迪士尼公司创始人与中国同行之间的友谊,以及其特有的中国情怀。1982年,迪士尼世界度假区中以世界各国文化为主题的艾波卡特乐园开放时,迪士尼公司与中国政府合作,启用中国拍摄团队实地拍摄,制作了时长20分钟的环幕电影并在中国馆播放,这也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迪士尼档案馆中还保存有对早年移民美国的华侨黄耀奇的采访录影,黄耀奇是迪士尼早期的动画大师,曾和沃特·迪士尼一起共事,他的代表作《小鹿斑比》采用创新的“水彩概念画法”,将中国传统绘画技艺与动画创造相结合,成就了一部不朽杰作。
迪士尼与中国的缘分仍在继续,前不久在上海刚刚开业的迪士尼度假区,将会是人们了解迪士尼的又一窗口。那些曾带给世界欢乐和感动的童话故事和卡通形象,岁月不会使其尘封,时间不会令其暗淡,因为它们终将留存在迪士尼档案馆之中,在迪士尼档案工作者的手中重新焕发生机。
(本文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春梅工作室推荐)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6月23日 总第2929期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