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中的京特和克勒格尔
发布时间:2016-04-21
日前,由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汉堡之子·南京好人”图片展在德国汉堡展出。展览除了讲述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拉贝救助中国人的事迹以外,还记述了另外两位来自德国汉堡的国际友人卡尔·京特和克里斯蒂安·克勒格尔施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的动人事迹。
1937年12月初,日军兵临南京城下,京特在自己任厂长的江南水泥厂厂区设立了安全区,拯救了几万名中国人的生命,水泥厂难民区直到1938年6月才解散,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和资料,是南京大屠杀的见证。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京特改任江南水泥厂化学分析师。1950年,京特偕妻儿返回德国,直至逝世未再回到中国。
克勒格尔,时任德国礼和洋行工程师,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财务主管。南京大屠杀期间,年轻气盛的克勒格尔始终冲锋在阻拦日军暴行的第一线,获得拉贝的高度评价;他还用自己的相机拍下很多照片,其中很多被选用到《拉贝日记》中。1938年1月23日,克勒格尔以结婚的名义离开南京前往上海,成为第一个成功离开南京的国际安全区成员。他一到上海便四处揭露日军的暴行,得到了国际媒体的关注。1938年3月8日,克勒格尔在香港完婚。1939年1月,克勒格尔偕妻子离开香港。本期精选展览中京特和克勒格尔的部分档案,让我们从中了解他们和他们的正义之举。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6年4月21日 总第2902期 第四版
上一篇:西安市方言语音建档工作正式启动
下一篇:《拉贝日记》入藏中央档案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