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档案馆首次对外公开《杨靖宇将军头颅记略》
2015年初,长春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查找档案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一件一直不为人所知的史料——《杨靖宇将军头颅记略》。
这份档案记载了杨靖宇将军头颅在1940年至1948年这9年的曲折历史,曾被日军传至伪满新京市(长春)各个机关,几经辗转,最终得以保存下来。
可以说,这份档案补充了以往的史料,且从未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档案有“张正平” 篆字印章
在今年年初,长春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在查找档案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这件不为人知的档案,它是由“松前指挥部”整理的《杨靖宇将军头颅记略》,侧面附有“张正平”篆字印章。
“松前指挥部”是什么样的机构?而“张正平”又是谁呢?
带着这些疑惑,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查遍了馆藏档案资料,最终找到了答案。原来“松前指挥部”全称是“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张正平当时任松前指挥部侦查科代理科长。
据《党在长春的地下斗争》一书记载:“张正平在1947年10月来长春,在松前指挥部陈光司令员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国共两党在长春交战期间,张正平与李雪松、李野光组成的侦察小组,发现并保护了杨靖宇的头颅免于被毁。
《杨靖宇将军头颅记略》的签发时间只写了“十月”,档案馆工作人员从内容推断,这份档案形成时间应该是1948年,内容翔实,且真实可信。迄今为止,已披露的同类史料,只是讲述了杨靖宇将军被害于通化,头颅发现于长春,其间9年的历史,语焉不详。
头颅曾在长春陈列五期
《杨靖宇将军头颅记略》中记载:先由现地移于敌统治之核心新京(长春),置于敌关东军司令部,经三日供敌观览与研究。
根据上述内容,长春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分析得知,日军将杨靖宇将军头颅在通化示众三天之后,将杨靖宇头颅运至长春的关东军司令部,也是陈列三天。之后,分期列陈于伪满各统治中枢机关。日军这样做目的是宣扬“杨靖宇已被肃清”,试图压制东北的抗日怒潮。
档案中记载:第一期,正值各地抗日军高涨之期,故将烈士头颅陈于伪军治安部(今吉大一院)约两月,为恐吓伪军要人,使其顺服日敌之下。
档案馆工作人员分析,据现有的史料,杨靖宇就义于1940 年2月18日,同年2月25日,日军将杨靖宇的人头在通化示众了3天后,送到了新京关东军司令部。推断档案中记载的第一期时间应为1940年2月至4月。
档案记载:第二期,正值敌伪由军事侵略镇压时期进入城镇统治的政治建设阶段,故将烈士头颅陈之于伪中央警官学校,约两月,为恐吓伪满警察各种干部目的,使敌寇谣传布(于)整个东北人民。
根据上述内容,档案馆工作人员认为第二期的时间为1940年4月至6月,伪满洲国成立之初,警察系统大多是原来政权的旧属。当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警察部队曾与各阶层群众、爱国官兵组成义勇军,以图救国。此时离九一八不满10年,日满政权不稳,日军竟用此手段来维系统治。
档案记载:第三期,敌伪以军事镇压较有基础,开始以法政整个统治,故先烈头颅陈于伪新京最高法院约半年,为使反抗日寇人民畏惧而完成彻底统治。
因此,按照上述时间,档案馆工作人员推断,第三期时间应为1940年6月至1941年初,此时,孤军奋战的东北抗联部队损失惨重,给养断绝,被迫转移到中苏边境,亟需休整。日军认为军事镇压阶段结束,开始“法政满洲国”,因此将头颅置于伪新京最高法院(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一医院)。
档案中记载:第四期,伪大同学院约1月,目的在向伪高级汉奸官员及所有中国知识份子进行反动的思想改造。
大同学院,当时由伪满国务院总务厅管辖,是“满洲国”高等院校,它的培养对象是“满洲国的中坚官吏”。档案馆工作人员认为,日军把中国烈士头颅陈列在学校里,目的是压制学校内的反日思潮。
第五期,置于伪新京医科大学(今东北师范大学院内)至“八一五”,在此期间由该地保管,日敌曾不断地送至于各民众博览会陈列。总之,日寇在对中国人民青年之思想统治,向来拿杨先烈遗颅作中心对象的。
根据上述内容,档案馆工作人员分析,从1941年至1945年,杨靖宇头颅一直在此地保管。日军虽然在1942年以后,宣布东北抗联全部消灭,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谋求独立的精神,是不会被征服的。
杨靖宇头颅发现始末
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份珍贵的档案还记载了我军发现杨靖宇头颅及保护的过程。
1945年,苏联红军迅速出兵中国东北,日本一败涂地,已无暇顾及其他,档案记载:“八一五”,当时日寇拟毁弃,奈因红军行动神速,头颅幸存于长春。
“八一五”之后,国民党接管长春,档案中记载:遗颅移于长春大学医学院备供解剖之用,后被松前指挥部城市工作同志发觉,即暗地加以保护。在去年12月间,报告于陈光同志,当受命维护。其后国民党欲行加害,被我工作同志对负责执行人(日人龙津),用各种斗争方式将日人暗地争服(取),当时免于加刃。
1947年12月,在长春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张正平与李雪松、李野光组成的侦察小组,掌握了杨靖宇头颅的事情,报告给松前指挥部的陈光司令员,并开展了对烈士头颅的保护工作。当时的日人应该是抗日战争后,留下在长春工作的日本人,被地下党争取过来,使烈士头颅免于被毁。
另外,档案还记载:长春被困后,蒋记长大解散,杨先烈之遗颅被我同志暗地移往私宅,藏于天棚上,在我军进城当时,特派负责人员协同进城部队,在战事未熄之际,由刘亚光家宅护至我军防线内之建华医院,即派专员负责保护至今。
1948年5月23日,解放军包围了防守长春的国民党军队,长春大学解散,在长春的地下党员刘亚光将杨靖宇将军的头颅转移到自己家里,藏在天棚里。1948年10月18日长春解放,为防患于未然,杨靖宇将军头颅被护送到解放军防线内的建华医院。
天佑英魂,1957年,杨靖宇将军的头颅与遗骨合葬于青松翠柏掩映下的通化市烈士陵园中。1958年2月23日,在这里隆重举行了杨靖宇同志公祭安葬大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送了花圈。
杨靖宇将军用生命诠释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抵御外侮的伟岸情操,足以彪炳史册。值此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向杨靖宇将军等无数革命先烈表达由衷敬意和深切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