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档案工作的文化属性
档案是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在我省建设文化大省的进程中,如何利用好档案资料;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如何开展卓有成效的服务工作,如何充分发挥档案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和业务技术特长,为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引起了社会的思 考。档案工作的作用日益凸现,从文化的角度出发,以档案文化观来阐述档案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来看,科学、正确的档案文化观,主要表现在对档案文化内涵的正确把握。档案自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内涵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是一种文化财富。“文化是一种符号的积累,文化并不是将来要发生的现象,而是已经发 生的现象的符号积累。”可见,文化这种社会现象不是零碎的、转瞬即逝的画面,而是一种社会沉积、一种深厚的符号积累。什么是符号?符号是人类文明的记录手段。如果从人类传播活动的角度考察,符号“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 介。”因此,符号是可以“译”成“意义”的传播要素,声音、手势、文字、图象、数码等都是符号。档案是由传达制文者讯息意图的文件转化而来,档案文件的内容无不是以符号的形式依附于甲骨、金石、竹木、绵帛、纸张、胶片、磁性介质材料上,且它的内容十分广泛,能全方位地反映以往的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此可见,档案不仅忠实地记录并再现了人类文明的全貌和过程,而且它还具有了延续人类历史、人类文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所以说,档案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2)档案是文化的积淀、由于人类文化的不断创造和积累,文化才日趋丰富多样。文化积淀的时间越久,也就越深厚。没有文化的积淀,也就没有文化的进步。档案是人类积淀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是人类文化的贮存器,“人类的知识,90%以上来自档案文化的历史积淀”。如果没有档案,也就失去了连续地、全面地直接记录和积累文化的原载体。因此, “档案作为文化的积淀,又是衡量文明的标准.现代国家把档案保存的多少,档案馆事业的发展作为衡量这个国家文明的发展的尺度,不是没有道理的。”
(3)档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文化传播是指—种文化传递扩散的迁移继传现象、众所周知,文化的积淀必须通过人们世世代代的传播而继续—下去,没有传播会造成文化的“死亡”(如墨西哥的玛雅文化)。文化传播的媒介很多,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图书等。档案也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在中国古代,它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媒介,因为它是当时文化的主要传承载体。因此,档案不仅具有贮存人类文化的功能,又有传播文化的功能。从古代史官专门守藏档案,他们的知识子孙相传,到打破“学在官府”制度。而将档案中积累的文化知识在民间传播。以至在现代文化科学技术发展中对档案的广泛利用,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档案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还会促使文化增值,“传播带来的文化增值,实际上是一种作为传播媒介的信息符号的放大作用、它一方面表现为量的增放.另一方面表现为质的增放。”量的增放主要是指传播面的扩大,质的增放指信息传播中价值意义的增加。比如,档案史料的汇编出版,一方面克服了档案孤本的局限.扩大了传播面,另一方面史学家利用该史料汇编完成了新的著作、论文,产生了档案信息质的某种增放。
(4)档案反映了文化的变迁。文化变迁是指社会文化特质和文化模式发生转变特别是结构性转变的过程。比如,我国历史上的“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传统的旧封建文化摧枯拉朽,导致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次较大的文化变迁。我国历史档案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一脉相承,为我们研究文化变迁及变迁的规模提供了可能。文化变迁规律的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现代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5)档案自身还是一种媒介文化“媒介文化是指在社会总体文化系统中,以媒介影响人的方式为主要原因而构成的亚文化系统”,档案媒介文化主要表现在档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的影响上,如档案形成的地域性、机密性、孤本性等特点必然制约其传播范围,这必然对社会生活产生影响。又如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决定丁档案具有的法律效力和凭证依据作用,使得人们在众多的传媒信息中在心理上更倾向于档案信息。
当然,档案文化和档案文化观,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助于我们从理性的高度把握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文化属性。
从国际档案界来说,“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一引者注)多数档案机构在文化方面只是波动地发挥作用”。”但自1945年后,档案界对自己的职能包括行政职能和文化职能两方面进行了认真的重新评价,这有点夸大地称之为档案界的革命。“这样,档案机构在传播自身的档案馆藏方面成为主动的文化单位。”我国《档案法》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 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这就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档案馆的文化属性。因此,从文化的高度重新认识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性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对此,尼日利亚国家档案馆馆长U·O·A·埃思在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辅助报告《档案学:国家和文化传统,还是一门国际学科?》中曾有过许多精辟深刻的论述,他在论文中指出“一个国家的档案不仅是政府成长和职能运行的反映,而且也是国家发展的见证。保存档实,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档案对产生它们的国家的文化价值,档案是人民的文化财富,在文化领域上占据一定的位置。”“从文化角度出发,一个国家的档案是研究社会政治、经济、历史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作为文化传统的重大领域,档案仍然是国家不可缺少的喉舌。没有它,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将停滞不前”,因而每个国家都需要档案馆“作为记忆的仓库,存贮、保护和传播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宗旨就埋藏在她的档案中。”
其次;有助于我们更为系统地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丰富和发展档‘案学理论。我们在研究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时,不仅要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对档案、档案工作和档案事业的制约和影响,而且要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对档案意识(包括档案文化观)的制约和影响,并且还要”研究人们的档案文化观,对档案工作及其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起了促进作用,还是起了促退作用并以此作为衡量人们的档案文化观是否科学、正确的标准”。此外,从文化角度研究档案、档案二I二作和档案事业,自身还可以构筑起一个理论体系,如档案文化的内涵、档案文化的特征、档案文化的价值、档案在文化(如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杜区文化等)建设中的作用、档案馆的文化属性与文化教育功能、档案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传播等,对于这些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档案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