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
档案工作与民营企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之四
浅谈如何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
上城区档案馆 陆建春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依赖企业信用开拓市场、发展经济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如何建立好信用档案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着实有话可言。本文就民营企业信用档案的的现状、地位作用和建立发展问题作一研究,与热心、关心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同志共同探讨。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越来越成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学家曾经指出,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也是法制经济。良好的信用是民营企业正常经营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是民营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备条件,良好的信用能够使民营企业在市场中享有崇高的声誉,是民营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支撑着企业和产品的社会地位。如何使民营企业的信用得以保存,必须对信用进行记载,建立好信用档案。信用档案是社会信用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一个新领域,也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下面就如何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作一浅析.
一、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的作用
企业信用档案主要指政府机关为企业建立和企业自身在政治、经法律、道德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有关信誉和行为规范等文件材料。
1、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可以提升企业信用,解决信用不足问题。以企业法人信用档案为例,建立民营企业法人信用档案,可扩大和完善企业的经营信用、资本信用、质量信用等,解决民营企业信用不足问题,增强其融资能力,抵御信用风险、提高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2、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可以监督和防范偷税漏税,调节过高的个人收入。企业信用档案包含企业与银行及发生业务关系的经营者(商家)组成的记录,这可有效地监督和防范企业的偷税漏税,并能完善企业的个人所得税,开征遗产税、利息税等,从而调节社会过高的个人收入,缩小社会平富差距。
3、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信用,改善经济运行软环境。如果民营企业经营者制假贩假、不守信用的话,将会在企业信用档案上留下犯罪记录和信用污点,减小企业在市扬经济中的竞争力,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将能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企业制假贩假等不守信用的行为,促使企业正当经营、恪守信用道德,带动全社会信用的提高,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的良好风尚,改善经济运行的软环境,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二、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的现状
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一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二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企业;三是国营或集体企业通过买断转型的企业等。其共同的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所有,其企业股份不断分散化、社会化。因此,民营企业从总体上看,虽然有其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社会负担轻等优势,但中国民营企业在管理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人垄断的问题。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民营企业家的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往往决定着民营企业的生存,据统计,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只有430家;其余91.4%的企业已烟消云散;生存期超过8年的企业仅占总数的3%左右。企业生命周期过短,当然不会去考虑建立什么民营企业文化、民营企业信用档案。在很多情况下,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水平,取决于企业本身直接对档案的需求程度,而这种需求又是企业经营者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感悟出来的,有的甚至是从惨痛的教训中得来的。民营企业经营者的档案意识是民营企业建立和发展档案工作的前提。民营企业建立之初,大多数民营企业经营者还不了解档案对企业的作用,不太注重档案的收集和管理。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树立品牌、市场开发、技术进步、处理经济纠纷等实践中,才逐渐提高了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民营企业家才会考虑建立企业档案及其企业信用档案。
三、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应遵守企业信用档案的法规体系
为保证企业信用档案的真实性、权威性和有效性,必须遵守企业信用档案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管理。社会信用法是将企业信用档案纳入其中或者单独制订的社会信用档案法,以法规的形式确定社会信用档案的基本规范,法规对企业信用档案的原则、体制、范围、收集、归档、服务、评估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民营企业在建立信用档案时必须遵守执行,以便规范管理。
2、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需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企业信用档案的生命,企业信用档案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信用的现实状况,既要客观地记录企业的良性信用行为,也要客观地记录企业的不良信用行为。二是坚持强制性原则。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等机构要无条件、无偿地、及时地传送给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为了调查企业的信用数据,有权查阅企业的档案、有关文件及资料,企业必须无条件提供。三是坚持权威性原则。树立企业档案的权威性,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个人,要把企业信用档案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依据,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擅自改动企业信用数据。四是坚持开放性原则。企业信用档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所用。五是坚持动态性原则,企业信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对企业信用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地收集、补充最新的企业信用文件和数据。六是坚持实效性原则,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信用情况的前提下,应力求简明实用。
3、民营企业信用档案的归档范围及收集途径
民营企业信用档案是记录民营企业信用的总和,内容力求全面真实,其归档范围主要包括:(1)企业身份记录,如营业执照注册号、名称、经济性质、经营范围、发展情况、详细地址、法人代表情况;(2)企业经营状况记录,如注册资金、固定资产、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劳动用工、资产负债等情况;(3)企业财务行为及企业贷款记录;(4)企业纳税记录;(5)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和缴纳的保险记录,如工资总额、人均工资额、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各种保险是否按时足额缴纳;(6)企业安全记录,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时间、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及处理情况等;职工发生事故后,是否依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7)企业产品质量记录,如产品质量标准、状况,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记录;(8)企业人才记录,记录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情况;对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构成比例情况;为企业发挥的作用、取得成果等;(9)企业奖惩记录,记录企业的经济责任制执行情况,对职工的奖惩和表彰情况。
收集系统、齐全、完整的企业信用文件、数据,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的基础。一般民营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收集:一是通过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形成的计算机网络或其它途径传送给有关企业信用的文件、数据来进行收集;二是通过媒体、投诉等渠道,面向社会征集企业信用数据;三是接收企业信用管理机构对企业信用及受理的信用投诉等进行调查而形成的信用文件和数据。
4、开发利用民营企业信用档案资源,发挥企业信用档案的作用
企业信用档案具有重要的监督、公证、证据、信息传输等作用,因此民营企业要从多种渠道来开发利用好企业信用档案,如:利用企业信用档案,评估企业信用等级;编制企业信用报告,为企业运行监控和制定政策、做出决策、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提供依据,为用户与经营者业务往来提供参考;开展企业信用咨询,为企业用户提供企业的信用情况,更好地建立与用户的业务关系,搞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信用档案为企业在向社会招聘录用人才时,提供求职指导,以便招聘和吸引到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有用人才。
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档案是一个全面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对企业信用总和的记录,因此它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必须要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的高素质人才来管理,使企业信用档案真正对民营企业的运行、发展壮大发挥出切实可行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毛福民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5年4月19日)》
2、王光辉《非公有制企业建档工作的现状与对策》,《浙江档案》2004年第1期
3、“浙江信用网”(http//www.zjcredit.gov.cn/)
作者简介:
姓名:陆建春
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档案馆
性别:女
学历:在职本科
职称:馆员
从事档案工作和学术研究简况: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档案工作;近几年写有一些档案论文和工作体会,如:《基层档案部门如何做好数字档案的安全工作》(浙江档案2005年第9期);《浅谈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拓展与深化》(兰台文苑第八期);《浅析基层档案馆新型载体档案的保管》(浙江档案2005年第10期);《做好社区档案工作,为小康社会型社区服务》;《区级档案馆是否需要小而全---1999年区档案馆升级工作的体会》;《上城区档案利用实例摘编(1990----2000)》;《上城区荣誉录(初稿)》等。
通讯方式:87823458(办公室电话)、13757155529(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