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馆为报道1942年大饥荒提供史料
发布时间:2012-12-15
为纪念1942年河南大饥荒70周年,由著名导演冯小刚执导、河南作家刘震云编剧的电影《1942》近日在全国上映。影片的拍摄制作,经过19年的沉淀,几经反复,起起落落,备受关注,引起轰动。于是,拥有1942年河南大饥荒翔实档案资料的河南省档案馆成为全国各地新闻媒体关注采访的焦点。据统计,从2012年初至今,已有来自全国十几家媒体的人员前来档案馆查档,是档案馆成立以来媒体关注最多的一年。而河南省档案馆馆藏的民国档案正在抢救,已不对外提供利用,如何使查档者满意又能保护档案原件呢?河南省档案馆的档案“替身”派上了大用场。
这个档案“替身”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部分原始档案的复制件,二是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编撰的《走进河南档案》丛书之《水旱蝗汤悲歌》。特别是《水旱蝗汤悲歌》,它是民国灾难史料的集成,既有原始档案中的图片文字,又有关于这些图片文字的解读延伸,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涵盖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的多种史料。来自凤凰卫视、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看历史》杂志、潇湘晨报、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利用档案后表示,《水旱蝗汤悲歌》为深入了解当年河南灾情提供了翔实的数据,为读者了解历史、媒体报道选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12月7日 总第2392期 第一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