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生档案远程协同服务机制全面启动
近日,上海市嘉定、长宁、宝山3个区同时开通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全区通办”功能。至此,不仅全市18个国家综合档案馆之间的“馆际联动”已全面实现,“馆社联动”也已在10个区的范围内铺开,并进一步向全市所有社区和涉民事务受理点延伸。据统计,上海自2010年9月启动“就地查询、跨馆出证、馆社联动、全市通办”服务机制建设以来,受惠群众已达8739人次。
所谓民生档案远程协同服务机制,即群众可以在就近首访的档案馆或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通过网络查询自己所需要的档案,包括跨区域保存的档案,并可当场获得档案部门出具的档案证明。群众还可借助办事部门的信息化网络,一次性把要办的事办了,大大减缩了群众以往查档用档的繁复流程。
据市档案局馆业务指导处处长赵嘉庆介绍,民生档案远程协同服务机制包含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馆际联动”,即利用者在本区域档案馆查询民生档案信息,而所需档案在另一档案馆时,可用跨馆联动的方式进行调阅和出证。第二个层次是“馆社联动”,即利用者可在所属区域的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查询和办理馆藏档案的调阅和出证。第三个层次是“馆室联动”,将民生档案远程服务向各涉民部门的办事中心延伸,使民生档案查询、出证、办事一步到位,从而实现“省事、省力、又省心,便民、利民、更惠民”的目标。
今年4月19日,市民刘先生来到虹口区档案馆,向利用窗口赠送了一面绣有“热情周到 为民解忧”的锦旗。原来,刘先生因所持独生子女证件不符合要求,无法享受国家计划生育奖励而来到虹口区档案馆查档。区档案馆接待人员在电脑中没有搜索到相关信息,后经耐心启发和询问从刘先生口中得知,其前妻曾在杨浦区工作过,并于1996年补办过独生子女证。顺着线索,虹口区档案馆接待人员随即联系杨浦区档案馆,很快调出了刘先生早在1989年办理的独生子女审批证明,并通过联动,从杨浦区档案馆调阅了原始档案,查清了审批材料中由于字迹潦草导致其前妻姓氏有误的原因,很快发送过来填写正确的审批证明,刘先生顺利得到了档案凭证。
目前,上海的民生档案远程协同服务机制正由“馆际”向“馆社”“馆室”联动延伸。在普陀区档案局馆的首倡下,已有杨浦、徐汇、闵行、虹口、金山、宝山、嘉定、长宁、松江等10个区,实现了“区内通办”,共覆盖129个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其他区县也正积极试点,将于2012年底实现全市社区全覆盖。在民政、房产、计生等部门的支持下,“馆室”联动也已开辟了6个服务受理点。
上海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表示,创新机制,合力推进民生档案远程利用服务机制建设,是档案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的需要,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国家档案局的高度重视。档案信息化要融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关键要应用好现代信息、网络和通讯技术,搭建好档案公共服务平台,让档案远程利用服务切实惠及民生,让市民在人性化的操作环节中,充分感受“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6月25日 总第2323期 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