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蛹成蝶,档案文化的新常态
孙成德近影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具有历史性、群体性、影响性。梁启超先生说:“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共业也。”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传承历史的重要工具,不仅具有文化载体的作用,其本身又具有原始性、权威性、民族性的特质,与各种文书、典籍密不可分。英国档案学家斯皮斯曾说,档案是“虎兕看守的财宝”。“文以载道”、“文以治国”,档案中蕴涵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重要价值可见一斑。
忠实操守,是档案文化的核心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春秋时晋国太史董狐以“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不阿权贵,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开创了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因为忠于历史、无愧后人的内心信念,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忍受了常人精神和肉体都难以忍受的宫刑,最终完成了被后人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坚忍、坚持和坚守成为一代代档案人薪火相传的品格特征。被誉为“军档收集第一人”的刘义权同志38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档案事业,收集了83万件红色珍品,为追寻红色记忆和中美军事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档案界的光荣和新时代的楷模。“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其对信念的执着与坚守,不但忠实地记录了历史,也以其自身无悔的付出在历史长河中树立了一座座精神丰碑,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在当前市场经济下浮躁之风盛行之时尤显难能可贵。
还原史实,是档案文化的基本特质。揭开历史谜团,抽丝剥茧地再现重要历史瞬间是档案权威性特质的重要体现。2009年辽宁省档案局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征集了张学良档案缩微胶片,字里行间可以体味到“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决策脉络、张学良将军发动“西安事变”、遭到幽禁后不改爱国热忱的心路历程,为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佐证;大连市档案局赴俄罗斯征集到珍贵档案资料,揭示了110年前大连建市的历史真实,填补了大连建市初期历史档案的空白,全面反映了当时大连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等情况。
教化心灵,是档案文化的重要功能。建设“五位一体”的档案馆,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功能,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档案文化的集中表现。辽宁省档案局编辑出版的《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足迹——辽宁工业60年发展历史回眸》、《奉系军阀密信选辑》等文献资料,以解放战争及建国以来辽宁工业发展的历史图片、《东北日报》原汁原味的报道,奉系政要的亲笔手书等勿庸置疑的实证回顾了中国革命复杂的历史背景,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光辉历程,用铁的事实重温历史、勿忘国耻,砥砺了广大群众的爱国情怀和致力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钟集文脉,是档案文化的时代责任。随着时代的前进,传统文化面临自然减损、消失和人为的遗弃、破坏,此时档案就成为见证历史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据。辽宁省档案局为落实中央领导关于把抚顺战犯管理所“修旧如故”的指示,查证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历史沿革、旧址规模和建筑图纸等档案资料,提出了修复方案,为恢复抚顺战犯管理所历史原貌提供了重要决策依据,抚顺战犯管理所现已成为辽宁省红色旅游景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生,使历史记忆得以延续。
彰显特色,是档案文化的终极追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产生世界影响,重要的是依靠文化的力量,中国要崛起,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的表达,必须向世界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纯正民族形象,扩大影响力、吸引力。档案文化也是如此,必须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广征博采、兼收并蓄、去伪存真,建设积淀丰厚、特色鲜明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才能更深入地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必须树立精品意识,瞄准政治、经济、社会需求,“以销定产、精确制导”,以档案特有的原始性、权威性为立足点,推行差异化档案文化发展战略,不断扩大档案文化的社会影响,在卷帙浩繁的档案资源中提炼出更具影响力、感染力的档案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服务于中国崛起和民族复兴大业。比如在历史题材影视节目创作、涉外宣传片的制作,世博会、全运会的举办等大型活动要更多体现档案文化的映射,以更加贴近真实、更富有现实意义的文化产品推介和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粹和“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昂扬向上的发展锐气,体现发展中大国应有的风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文化是生产力,档案文化也是软实力,档案事业需要大发展,档案文化需要上层次。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民族复兴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国崛起、“凤凰涅槃”已是不争的事实。档案文化也要相应实现“蝶变”,这些应从档案人精神境界的升华、档案文化产品质量的提升、教育功能的拓展、吸引力和影响力增强等诸多方面体现出来,档案文化应成为追寻民族之根、弘扬民族之魂、走向强国之路的重要环节和渠道。 (作者系辽宁省档案局(馆)长、研究馆员,辽宁省档案学会名誉理事长)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3月19日 总第1978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