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文:灾区内外两个场景 彰显档案法精神 -------四川震灾档案收集工作紧张进行 唐山公布震灾档案提供抗灾经验
连线一四川
今天记者电话联系四川省档案局的时候,副局长马小彬正在值班,他用略带疲惫的声音向记者介绍了情况,他说省档案局已于23日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档案部门、参与抢险救灾的省直各部门迅速开展震后档案保护收集工作,震灾档案收集范围共有十项要求,档案资料形式包括灾情及抗震救灾的重要文件资料、照片、音像等,其中包括遇难者遗存遗物的收集。
这几天,在四川省各大灾区的废墟上,奔走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拿着摄影机和摄像机拍摄主要建筑的受损情况、仔细收集受灾人员的情况。他们是四川省灾区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工作者,抗震救灾之余他们正在紧急收集能反映此次震灾特点的档案资料。
目前四川省灾区的档案部门正在抓紧一切时间,尽一切可能进行现场拍照、录像、采集资料,为这场巨大的灾难留下真实写照,为抗击灾难中的经验和智慧留下宝贵记忆。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重返重灾区北川考察时对当地干部表示,要再造一个新北川,北川老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变成地震博物馆。
当日,浙江省档案工作者向全国档案工作者发出了为“汶川特大地震建大档案”的倡议。
5月23日,四川省档案局关于迅速收集震后档案的文件发出后,成都市档案局收到了志愿者交来的灾区第一份地震遗存档案———都江堰市新建小学四年级二班学生的合影、作文、试卷等共37件,这些材料将以班级的形式保存下来,让遇难的29名师生永远生活在一起。
早在5月15日,河北省唐山市档案局就根据唐山地震遗址保存状况,建议四川省档案局选择建筑物坍塌代表性较强、面积较大、相对集中的地震遗址作为实物档案进行保存,为今后加强地震研究及爱国主义教育、参观考察等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而档案法也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档案的义务。”“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护和提供利用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连线二 唐山
连日来,贾润贤和她的同事们一直在做唐山地震档案资料的专题研究。截至今天,除了已向社会公布的12项抗震救灾经验专题,根据当前救灾形势,他们又总结出3项宝贵经验。“这三个专题分别是唐山市恢复建设各阶段概况、震后废墟清理与利用、农业生产的恢复与自救,这几个专题都已经基本完成,我们还将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的研究。”唐山地震档案专题资料研究组组长之一、唐山市档案局编研处处长贾润贤告诉记者。
据了解,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唐山市档案局就紧急组织人员,分四个组对唐山大地震档案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先后调阅档案资料和相关刊物500多卷,总结借鉴唐山抗震救灾经验,为四川灾区抗震救灾提出建议。
在国家档案局网站最显眼的位置,登载着一篇名为《从唐山抗震档案看当前抗震救灾应注意些什么》的文章,这就是唐山地震专题研究小组截至5月18日整理出来的12个专题共90多条宝贵的建议。内容包括震后人员搜救、震区卫生防疫、震后遇难者尸体处置、灾区伤员救治与转移、震后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灾民安置,做好地震孤儿、孤老、伤残人员安置,救灾物资的管理与发放、震后灾民简易房建设、地震死亡牲畜处理和加强牲畜、家禽管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强灾区群众自助自救和灾区学校尽快恢复教学。
唐山市档案局局长杨铁生告诉记者,5月18日晚,唐山市档案局又接到四川省档案局打来的电话,希望唐山市档案局提供唐山市震后恢复建设方面的相关档案资料。“我们连夜查阅了大量唐山大地震档案资料,为四川省档案局复印、电传了唐山市恢复建设整体规划及相关文件。并主动为他们提供了唐山市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组织网络及各组人员构成情况。”
“四川地震我们感同身受,虽然每天加班到很晚去翻阅研究那些地震资料,却一点也感觉不到累。”今年已经50多岁的贾润贤对记者说。唐山地震时贾润贤自己从废墟里爬了出来,又将家人和邻居救出,之后她一直跟着居委会帮助抢险救灾。她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唐山地震档案专题研究中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唐山市档案局副局长王宗海告诉记者:“5月15日我们向四川省、重庆市、甘肃省、陕西省、湖北省等档案部门致发慰问函,根据32年前唐山大地震时档案管理情况及后来收集、抢救、利用档案工作的经验教训,就档案馆现存档案震后抢救保护、抗震救灾专题档案的收集、建立地震遗址实物档案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四川发生震灾后,我们还积极为外省以及河北省、唐山市的许多前来查阅唐山地震资料的相关单位提供了最大程度的便利。”唐山市档案局征集保管处处长王金国对记者说。
唐山市档案局法规处副处长宋海燕告诉记者:“档案法第八条和第十九条对于档案局提供利用档案的职责都有相关规定,为社会各界提供档案利用服务也是我们的法定职责。”
(法制日报北京5月25日讯 记者 刘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