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蒙两国学者找到中共一大第15位出席者的照片和档案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第三展厅,有一面墙介绍1921年参加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15位出席者,但是只陈列14位出席者的照片,第15位尼克尔斯基却是一块空白。
尼克尔斯基,一个在中共党史关键时刻出现的重要人物,长期以来湮没在历史的迷雾中,直至中国共产党成立86周年的今天,才由俄罗斯与蒙古两国学者发现他的照片和档案。
上世纪20年代的尼克尔斯基。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2007-09-24 第11版 )
中共党史记载: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15位代表参加,他们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东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还有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13人代表当时全国50多名党员。还有两名外国人:一位是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荷兰人马林,另一位是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的全权代表、俄国人尼克尔斯基。
当时党的成立大会是在秘密的情况下举行的。30日晚上,在举行第六次会议时,一陌生人突然闯入,代表立即中止会议迅速离去。
党史研究表明:中共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召开并圆满结束。由于上海会场出事,马林与尼克尔斯基没有随代表到浙江嘉兴继续出席会议。
中共一大会议结束后,岁月悠悠,世事沧桑,尼克尔斯基消失在历史烟云中。但是中国的党史研究者,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尼克尔斯基的努力。
倪兴祥回忆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曾经通过外交途径,致信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请求帮助寻找尼克尔斯基。
尼克尔斯基能够“重现”,离不开俄罗斯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研究员卡尔图诺娃。2006年,卡尔图诺娃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央档案馆帮助下,终于揭开尼克尔斯基身世之谜:
尼克尔斯基,是军人出身的弗拉基米尔·涅伊曼·阿勃拉莫维奇的化名。他生于1889年,1921年成为俄共(布)党员。1938年,他因莫须有的“间谍罪”被捕,很快便在哈巴罗夫斯克被枪决。1956年,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为他平反昭雪。
尼克尔斯基的身世虽然清楚,但他的面貌仍然模糊。
2007年6月29日,一位名叫阿列克赛·布亚科夫的俄罗斯教授带着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出现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阿列克赛·布亚科夫是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历史学教授,他先后向尼克尔斯基工作过的数个边疆地区的档案馆致函查询,均无收获。直到俄罗斯有关方面向他建议,根据尼氏生平的一些线索,不妨向鄂木斯克州档案馆问讯。这封征询信两个月后,终于有了让他喜出望外的回函,一张光盘中,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尼氏人事档案封面,另一张是带有尼克尔斯基本人头像的履历表。
9月12日,蒙古国研究共产国际历史的著名学者达西达瓦在倪兴祥等人面前,拿出了两张珍贵的照片。
2006年,对尼克尔斯基身世深感兴趣的达西达瓦三次赴俄罗斯,埋头寻找,最终,在鄂木斯克州的专业档案馆发现了尼克尔斯基的两张照片。
这两张照片,一张跟阿列克赛·布亚科夫提供的完全一样,另一张是尼克尔斯基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照片,目光刚毅,炯炯有神,嘴唇微抿,若有所思,脸上是淡淡的微笑……
尼克尔斯基的照片,将填补中共一大会址一个让人遗憾多年的“空白”,也将填补历史的一个“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