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通鉴》专家组工作会议召开
10月10日
会上,市档案局副局长、《中国杭州通鉴》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冯少平和浙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杭州通鉴》编辑部成员陶水木分别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中国杭州通鉴》编纂工作基本情况和编纂方案、编纂大纲的起草过程。
会议中,各位专家踊跃发言,各抒己见,专家们认为,编纂《中国杭州通鉴》意义重大,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杭州文化发展战略、打造文化品牌的一个重要举措,将对传播先进文化、激发全市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杭州很需要这样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针对编辑部历时两月余起草的《中国杭州通鉴》编纂方案、编纂大纲,专家们给予了整体性的肯定,认为方案和大纲总体可行,能够基本反应杭州的情况,同时也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但大纲在条目选择、断代分期、内容详略和表述规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甚至错误,在某些理念上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需要经过进一步修正,以期做到语言表述准确、历史分期合理、内容详略得当、条目清晰简练。部分专家建议,为了把《中国杭州通鉴》编写为一部有特色的、可以流传后世的佳作,应适当延长编写期限;另外,由于杭州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专家们除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很难在整体上把握杭州几千年的情况,所以“分段把关”是专家组较为可行的操作方式。会上,专家们还以书面形式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和解决办法。
在听了各专家发言后,伍彬局长作了会议总结。他认为各位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很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对今后的编纂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表示,下一步将组织编写人员对各位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认真的梳理并进行专门的分析和研究,尽快对《编纂方案(含编纂规范、标准)》和《编纂大纲》进行修改、充实和完善,进一步征求有关专家和各方的意见,提交编纂委员会审定。
《中国杭州通鉴》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专家组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杭州通鉴》编纂工作已正式启动。
(
局编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