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建立“两个体系”为目标 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近年来,甘肃省张掖市档案部门充分认识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进档案管理与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标,把做好民生档案工作作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动力,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逐步建立健全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体系。
规范业务监督指导,做好涉民部门档案工作
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民生档案工作的本源,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张掖市档案局经过调查了解,就民生档案工作相关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涉及民生的档案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座谈,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途径。从民生档案的分类及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一是扎实开展农村土地延包建档工作。张掖市档案工作把农村建档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工作。加强乡镇村基层组织民生档案的监督指导,将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合同、农村宅基地、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等档案全部列入管理重点。2007年以来,全市对14个乡镇、172个村进行指导建档工作,组成各类档案4346卷,建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2102卷(盒),为推进村务、政务公开,维护农民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
二是加强社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和谐社区建设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基础工程,2008年,全市在63个社区全部建档的基础上,建立社区示范样板档案室6个,建立低保档案2659户、6683人,建立廉租住房档案、社保档案、医保档案、离退休人员档案、会计档案、专门档案、重点人口档案等与民生相关的各类档案4170卷(盒),对城市低保、再就业、居民经济收入等民生问题积累了丰富资源,在利用中受到了居民好评。
三是主动监督指导民营企业建档。该局紧紧围绕全市民营企业发展趋势,积极与有关单位联系,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并在《张掖日报》刊登了《致民营企业家的一封信》,与市非公局、工商联制发了《关于加强民营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市档案局派业务人员对14家民营企业开展建档工作,促使民营企业档案得到齐全、完整的保管。
接收涉民档案进馆,丰富民生档案资源
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必须建立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资源体系,真正做到民生领域的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服务到哪里。
一是接收机关涉民部门档案进馆。民生档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源头抓起,机关涉民部门档案是民生档案的主要来源。为规范有序地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该局依据适时制发了《关于接收民生档案进馆的通知》,成立民生档案接收小组,深入涉民单位查看验收进馆档案,对符合进馆要求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并办理移交手续。先后接收了市委办、政府办、人事局、劳动局、民政局、卫生局、教育局、社保局等40多个涉民机关单位的档案9174卷。同时,接收改制破产企业档案资料17000卷(册),有效丰富了馆藏内容,增加了民生档案资源。
二是加大已公开信息收集力度。近年来,该局把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积极主动地收集各职能部门制发的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自身利益相关的现行文件材料,除国家有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之外,均列入公开范围。目前市、县区档案馆已接收现行公开文件和法规汇编32916件(册),内容主要涉及下岗职工就业、社保、医保、住房等与民生相关的政策文件、法规汇编。
三是强化征集民间特色档案。市、县区档案部门围绕服务民生的主线,调整馆藏资源建设思路,利用报刊、电视、法制宣传之机,大力宣传征集档案的重大意义,广泛征集到与民生相关的地契、房屋拆迁、家谱、民间小调、字画、清朝康熙至光绪不同时期的各类契约、文书以及革命战争时期的档案等524件(册),不仅填补了档案馆缺少历史档案的空白,同时也丰富了馆藏资源。
整合馆藏档案内容,建立民生资源体系
民生档案涵盖劳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低保等各个方面,需要分门别类、整理有序、务求实效的做好抓实,切实将民生档案作为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围绕民生需求调整馆藏结构、规范管理,建立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
一是调整库存案卷,理顺检索工具。该局将库存涉及民生的档案全面调整,特别对短期档案进行认真鉴定,检索工具也进行了分门别类重新装订,对利用率较高、涉及民生的档案全宗优先打印了“全引目录”、现行文件目录、专门档案目录等700多册。在停电或微机发生故障时仍可提供利用,极大方便了查阅者。
二是加快信息录入,满足利用需要。为使民生档案方便快捷的提供利用,该局对馆藏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对急需利用的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目前已录入涉及民生的档案信息目录90多万条,全文扫描13万幅,在当前民生档案利用中,档案信息目录发挥了有效作用,减少了利用者等候查档的时间。
三是转变传统观念,服务广大群众。去年以来,市、县区档案馆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改制破产企业下岗职工的调资、核实工龄、工伤认定、再就业、缴纳养老金、困难低保、退伍军人安置、医疗、住房、专业技术职称、补充个人档案等问题提供各类档案29151卷(件),利用者达10126人次。其中,群众个人利用档案者占65%,充分体现了馆为民所开,档为民所用的理念。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08年11月24日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