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史话——先秦文化
良渚文化在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的整体性“消失”,从定鼎中原的夏王朝开始,经殷商至西周,在长达1500多年间,与中原地区夏商周三代辉煌的青铜文明形成鲜明对照,杭州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曾一度倒退返祖——农业衰退,玉器制造技术失传,渔猎与采拾经济又重返历史舞台。
春秋战国,群雄纷起,地处钱塘江(当时称浙江)两岸的杭州地区是吴越之争的重要战场。春秋初期,杭属越国,后属吴国,又复属于越。战国时期,楚灭越后,又成了楚国的属地。
当中原地区进入夏、商、周三代之时,杭州一带应属越池,然而因年代久远、史事不见于先秦史籍记载,唯后世方志别乘摭拾传闻,有所载及,然多于史无证。因此,人们只能从传闻和出土文物中揣测当时杭州的一些情况。
位于桐庐桐君山上的桐君雕像。
从出土文物来看,杭州地区在良渚文化“消失”几百年以后,一直是先民居住的聚落所在。在杭州市余杭区潘板、北湖、平窑、石鸽等地均发现不少的商周之时的印纹陶、鸭形壶及石戈、石矛等。1958至1959年,在杭州市区东北郊水田畈遗址发掘时,上文化层(即第三层)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商周时期的遗存,包括石斧、石刀、有段石锛、石镞等石器,陶纹轮、印纹陶罐等陶器,碗、豆、杯等原始青瓷,还有一些残玉器、残铜器以及灰坑、水晶等遗迹。
外,1953年在今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校园内发掘老和山良渚文化遗址时,发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土墩墓,出土有5件完整的印纹陶罐。旗标以曲折纹、回纹、弦纹为饰,造型庄重而古朴典雅。1979年余杭区瓶窑镇出土的一把西周时期铜匕首,呈浅褐色,圆柱形茎,首略呈喇叭形,茎及格上铸云雷纹,匕首中脊起棱,断面菱形,刃部锋利。
春秋以降,地处今长江下游及杭州湾地区的吴国和越国先后崛起。两国争霸称雄,互攻不休,杭州便是当时重要的战场之一。
公元前494年爆发了第四次吴越战争。吴王夫差伐越,大败越军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庭西山),越王勾践战败以残兵五千退保会稽(今绍兴)。越国派大夫文种,以金玉美女(西施、郑旦)献给夫差作为媾和的条件,并贿赂了夫差的宠臣嚭。嚭说服了吴王夫差允许越王勾践称臣,越国成了吴国的属国。此后,吴越以钱塘江为界,杭州归属吴国,并为吴之南疆。今日市区西南的吴山,即因吴国南界而得名。
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苦心焦思,卧薪尝胆,于公元前473年灭吴,成为春秋末期五霸之一。公元前323年,楚怀王大败越兵,杀越王无疆,并于前306年消灭了越国,杭州纳入楚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