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史话
史前文明
杭州是中国早期文明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据考古发掘研究显示,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起,已有人类在杭州生产劳动,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文化肇始于跨湖桥文化早期,依次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阶段。杭州史前人类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不仅为中华文明的诞生作出了贡献,还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源头。
跨湖桥文化
浙江鱼米之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跨湖桥文化时期。根据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发现当时的先民们不再纯粹依靠刀耕火种,而是进入到了农业锄耕阶段,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他们的打猎技术已经非常高超,手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他们种植水稻,并以牛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进行耕种;用骨镞、骨梭等进行捕猎;用鱼骨头做的骨针编织渔网,并使用独木舟穿梭于各洲岛之间,捕捉鱼鳖、采集牡蛎等海鲜;用线轮绕线并编制布料制作衣服;他们生产陶器作为日常生活用品,并用彩绘、刻画、镂空等技术装饰陶器……
良渚文化
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农业已率先进入犁耕稻作时代;手工业趋于专业化,琢玉工业尤为发达;大型玉礼器的出现揭开了中国礼制社会的序幕;贵族大墓与平民小墓的分野显示出社会分化的加剧;刻划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认为是中国成熟文字的前奏。
发现较多的石制农具表明,良渚文化时期的农业已由耜耕农业发展到犁耕农业阶段,这是古代农业发展的一次重大的变革,为夏代以后的农业发展奠定了有力的基础。石犁有两种形制,一种平面呈三角形,刃在两腰,中间穿一孔或数孔,往往呈竖直排列,可以安装在木制犁床上,用以翻耕水田;另一种也近似三角形,刃部在下,后端有一斜把,可能是开沟挖渠的先进工具,故又称“开沟犁”。这两种石犁都是良渚先民发明的新农具,对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良渚先民普遍栽培水稻,稻米已经成了人们的主食。而发掘出土的稻谷、瓜子、核桃、酸枣、葫芦和其它诸物种子则说明了当时农作物生产和植物性实物消费的多样性。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崛起创造了条件,良渚时期的制陶、治玉、纺织等技术水平已相当高超。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残片是先摷后织的,说明原始织机已经出现,其纺织技术之高,超乎人们的想象。它的发现,将浙江“丝绸之府”的历史上溯到四五千年之前,堪称为世界丝绸之源。
良渚文化的陶器器形多样,追求端庄、秀丽、对称。当时已经普遍采取快轮成型的方法,各种陶器造型优美,胎质细腻,器壁厚薄均匀,并在器表用镂刻技巧加以装饰。由于良渚陶器在烧成晚期封窑严密,并使用烟熏法进行渗碳,所以表面呈乌黑色。
玉器是良渚先民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精髓。良渚文化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在同时期中国乃至环太平洋拥有玉传统的部族中,独占鳌头。象征财富的玉璧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和象征军权的玉钺,为研究阶级的起源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使世界上许多大博物馆对旧藏玉器重新鉴定、命名,将一些“汉玉”(实际上是良渚玉器)的历史推前了20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