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件珍品档案首次“开封” 展300年北京历史(三)
《那桐日记》记下晚清36年
先人留下的日记本身就珍贵,何况日记的作者是晚清高官那桐,更何况《那桐日记》所记载的36年,历经甲午中日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犯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历史阶段。日记的作者曾经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外逃时充任留京办事大臣;曾经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曾经在《辛丑条约》签订后,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如此,日记中自然不乏重要珍贵的史实资料。其中的记载对于了解晚清历史,研究晚清政局、满洲贵族生活和官场游戏规则都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特别是对了解晚清的外交史非常有用。
《辛丑条约》签订后,那桐曾被派为专使赴日本道歉,这在日记中有详细记载。比如1901年八月初一日,那桐觐见“大日本国大皇帝”:“……巳正二刻许,日皇出居中立,西国军服,左手扶刀持帽。”
那桐在三十四岁那年,受叔父影响,开始记日记,直到去世。日记逐年逐月逐日,从未间断,共九十余万字,写满了统一格式的三十五本小册子,可谓洋洋大观。
2006年,那桐曾孙女将《那桐日记》捐赠给北京市档案馆。
地铁5号线1961年已定规划
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城铁13号线、八通线,北京现在有5条轨道交通运营,每天搭载着数以十万计的市民出行。到2015年,北京轨道交通将建成18条线路,交织成总长561公里的路网。那时,北京将成为世界上地铁长度最长的城市。而北京的地铁规划、设计从1953年就开始了,那时的人们是如何设想北京的地铁呢?北京档案馆珍藏的一份1961年《北京地铁规划图》描绘了一个虽与今日不同却同样宏伟的蓝图。
在这张图上,用不同颜色画出了三横四纵一环线共八条线路。当然,多数线路与现在的实际线路并不相符。比如当时环线并不是在二环路下面,而是沿着现在的三环路铺设。只是那时不要说三环路,连二环路的位置也还是城墙。现在三环路的一些地理名称,在这张图上是地铁站名,比如公主坟、莲花池站、马家堡站。
虽然后来实际修成的环线地铁并不在如今的三环路下,但这幅图也可以说是北京地铁规划的基础。最早投入运营的地铁1号线就在这幅图上画出,去年刚刚投入运行的地铁5号线也在这幅图上出现了。正在建设的地铁4号线则是把当年规划的“四纵”中的西侧“两纵”合在了一起。(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