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档案 造福民生——青岛市档案局馆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纪实
一、把民生档案工作的位置放到首位
首先,青岛局馆立足现有馆藏资源,建设适应民生需求的档案业务体系。将以往按照馆藏体系安排档案基础业务工作的做法,调整到优先整理、编目、数字化群众利用率高的档案,方便群众查阅利用档案上来。破产企业档案、知青档案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局馆加快开放档案审查,馆藏档案开放率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建立了人名档案、婚姻档案、公证档案、知青档案等专门数据库,在近年来编制的64个专题目录中,医疗改革、土地管理、消费者权益维护、残疾人权益保护、妇女权益保护等与民生相关的占50%左右;加快档案信息化步伐,并向社会提供查询目录信息872万条,其中在互联网上公布目录100多万条,方便了群众检索利用。
其次,调整馆藏收集导向,建设面向民生的多元化馆藏体系。围绕服务民生的需要,调整馆藏建设思路,改变了档案馆单纯接收党政机关文书档案的传统做法,突出了民生档案在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地位,将接收范围扩大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政府现行公开文件和专门档案、部分基层单位档案。截至目前,青岛市档案馆接收了政府现行公开文件2.6万件,主要是群众就业、社会保障、住房、教育、困难救助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文件;鉴于政府机关形成的专门档案,是民生档案重要组成部分,为强化这部分专门档案的管理,专门出台了《青岛市档案馆接收档案办法》,为其管理和接收进馆提供了政策依据,并接收了城市拆迁档案、公证档案、劳模档案、学籍档案、公民出生档案、知青档案、涉外婚姻档案等一批民生档案。6年来,青岛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由32万卷增长到54万卷,30%以上的新增档案是和群众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平度市档案馆将全市1951年形成的1783卷房产档案接收进馆,近年来这批档案利用卷次达到全馆利用卷次的80%以上,在解决邻里纠纷、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青岛开发区档案馆接收了婚姻档案、公证档案、公民出生档案电子数据7万余条,建立了婚姻、公证、公民出生3个专题数据库,在服务群众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不断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在做好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先后实行了函电代查、网上查阅、定期回访、利用辅导以及跟踪服务、热线服务、亲情服务、休息日服务等人性化的服务方式。青岛市档案局与市司法局联合开展由专职律师定期在档案馆为群众免费进行法律咨询的法律援助服务,与市总工会建立通过网络视频现场解答利用者政策咨询的联动服务机制,与市老干局建立青岛市老干部文档阅览中心和地方史学习研究基地,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文档服务、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进社区”活动等,在免费提供现行文件服务的基础上,取消了学生、低保户、老年人等的档案利用收费,复印也只按市场半价收费,赢得了社会各界和老百姓的欢迎和信赖。青岛市文档中心成立以来,已接待利用者近3.3万人次,提供文件档案7.9万余件(卷),受理服务热线7674人次,接待的利用者中60%以上是群众,接到群众表扬信和留言588件。
二、把民生档案工作的规划和监管作为一号工程
民生档案是众多政府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等涉民单位从事社会管理和内部管理活动的产物,专门档案是其构成主体,不从源头上抓好涉民单位的专门档案工作,规范民生档案管理就没有基础,民生档案服务工作就难以形成整体推进的格局,对此,青岛市档案局是这样做的:
首先,抓好思想发动,引导民生档案形成单位切实加强档案工作。我 我们专门召开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房产管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二十多家单位参加的民生档案工作座谈会,交流规范民生档案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经验,研究推进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培养了青岛房地产交易中心、青岛市医疗保险中心等一批典型单位。
其次,建立健全民生档案工作法规体系。与劳动保障部门出台了《青岛市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建立了青岛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档案,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出台了《青岛市企业职工档案整理规范》,详细规定了职工档案归档和整理要求,指导企业全面准确记录职工情况;和市教育局出台了《青岛市学籍档案移交档案馆整理标准》。我们还指导民政、司法等30多家涉民档案管理部门完善相关业务标准,努力打造民生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制度保障体系。胶南市农村养老保险档案以往分散在部门和工作人员手中,有的农民续保找不到原始材料,挫伤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胶南市档案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彻底清理了档案家底,建立了规范的农村养老保险档案,让农民吃了“定心丸”。近年来,参保人员新增8000余人,全市累计参保人数达到7.1万人。
第三,做好民生档案排查和登记工作。从源头抓起,确保民生档案不流失、不散失。2006年我们开展了民生档案排查工作。通过排查,有30多家市直机关及所属单位和企业、事业单位保存着与群众密切相关的40种(类)民生档案,如失业人员登记档案、房地产档案、社保档案、拆迁档案等,企业保存的大量企业职工档案等也属于民生档案的范畴。为加强民生档案管理,我们建立了民生档案登记和年检制度,详细记录了民生档案形成和管理单位、主要内容、数量、整理规范和标准、信息化建设、开放利用规定和利用情况、移交进馆规定等信息,掌握了民生档案管理和利用情况,实现了有效监管。目前,青岛市直机关及所属单位形成的民生档案,均已纳入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其中房地产档案、公积金个人贷款档案、失业人员登记档案等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这些档案绝大多数依据公民申请向公民个人开放,通过档案利用,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
三、把惠及民生作为村级建档和社区建档的第一要义
青岛市档案局馆把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农村和社区。农村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是维护农民权益。青岛市委、青岛市政府2006年要求“建立健全农村档案管理制度,使农民通过档案文件了解国家政策和村务活动”,并将档案工作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青岛市档案局及时出台了村镇建档标准,将与农民利益相关的土地(山林)承包合同档案、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宅基地档案、大病统筹和养老保险档案、农村换届选举档案等列入管理重点,并将农民查阅民生档案列为村务公开的主要形式之一。目前,全市大多数村、镇建立了以上述档案为主体的民生档案,有的还采取村档镇管的办法,切实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维护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在市档案局的培育下,10个市级民生档案服务示范镇、100个市级民生档案服务示范村脱颖而出。胶州市营海镇整合全镇档案资源,创建了乡镇“档案信息中心”,为农民提供集成化、全方位、一站式的档案服务;莱西市孙受镇建立了“档案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将镇民生档案与政务信息、农经信息进行整合,面向农民开展服务;平度市坚持十年用“档案大篷车”送档案,特别是将宅基地档案和已公开现行文件送下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在城市,社区民生档案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服务城市居民,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市内四区所属357个社区居委会已全部建立了档案工作,有54个社区荣获“青岛市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先进社区”称号。全市社区都建立了包括党员档案、低保及困难家庭档案、再就业档案、居民健康档案、老年人档案、具有专业特长居民档案、义务兵退伍人员档案等的民生档案,社区工作事事有据可查。市档案局与市民政局联合研发了民生档案“社区一点通”信息管理系统,将社区文档管理、居民管理等信息融为一个管理系统,嵌入了1200余份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已公开现行文件。作为青岛市社区管理唯一的软件系统,民生档案“社区一点通”在市内四区所属社区全部免费推广应用,成为提高社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支点,被市领导誉为“社区工作的一次创新”。
四、民生档案造福民生
新举措带来新变化。民生档案工作使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企业职工万女士在办理退休手续时,拿不出曾为下乡知青的凭据,当她在青岛市档案馆查到自己下乡和回城就业的档案后高兴地说:“档案馆像太阳一样,给我温暖,给我希望”。即墨市档案馆帮助丢失人事档案的市民陆先生证明工作经历,先后从计委、劳动局等四个全宗查阅档案近千卷(件),逐一查实了陆先生18年里的就工、调动等情况,使其在单位改制期间顺利办理了档案托管手续,享受到各类保障待遇,他激动地说:“档案部门帮我解了人生之忧”。市民李先生一直住在他父亲20世纪50年代购置的一处房屋里,由于原始凭据丢失,且地址门牌几经变化,几十年一直没有办成房产证。2007年,李先生在青岛市国土资源房管局档案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原始购房契约,办理了房产证,他激动地留言:“这可了结了我40多年来的大事,使房屋有了合法的产权,由无价值的房产变成了56万的资产,我和老伴的养老有了保障,我真诚地表示感谢”。青岛供电公司职工沙利将22.8万元的医疗费用单据全部丢失,无法办理工会职工互助保险报销手续,青岛医疗保险管理中心为其提供历年来16次报销单据复印件,帮助其从工会报销了1万余元的医疗费,解决了该职工的难题。五位利用者在查用民生档案后给青岛市文档服务中心送来了一块写有“政务公开党联民,文档服务暖民心”的铜匾。
民生档案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市民陈先生因怀疑住宅楼被新建的高楼挡光,联合邻居阻挠施工且准备上访,来到青岛市文档服务中心查阅文件后,了解到新建高楼楼距符合政策规定,便主动说服邻居不再阻挠施工,避免了过激行为发生。2006年3月份,胶州市营海镇大洛戈庄村两位村民因地界纠纷闹到村委会,几乎到了“动手”的地步。档案员郑守江劝住二人后,马上从村档案室调出全村分地时的地籍档案,并带上量具同二人进行了现场测量,重新为他们确定了地界,使一场因地界纠纷而引起的矛盾圆满得到解决。
民生档案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党政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和支持。2007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李建国同志视察青岛市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时,专门观看了民生档案“社区一点通”管理系统演示,对其在促进社区实现现代化管理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视察胶州市农村民生档案工作时肯定了胶州“民生档案,服务民生”的经验和做法,鼓励档案工作者继续解放思想,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中共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阎启俊对市档案局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做出批示:“民生档案事关和谐青岛建设大局,是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一个很好的举措。市档案局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希望继续抓好。”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泽忠同志批示:“关注民生,为民生服务,档案工作也是大有可为的。”
在喜迎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日子里,青岛市档案局馆的同志们,把对党的深厚感情,把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信念化作实际行动,在民生档案工作中探索创新,他们是值得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