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数字化清代档案文献数据库”第一期建设成果通过验收
——清代档案史料刊布实现信息化 杨冬权出席专家评审会
本报讯
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听取了专家的评审。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所长成崇德、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立华等著名历史学、档案学、版本学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专家组,对成果进行评审。
“全文数字化清代档案文献数据库”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于2005年启动的重点工作项目。该数据库利用馆藏丰富的清代档案文献和该馆数十年的档案文献整理成果,依托最新古籍数字化技术,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馆藏档案进行全文数字化,实现入库档案“字字可查、句句可检”,最终建成最具规模的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清代档案文献专业数据库。《大清历朝实录》是利用原始档案由嗣君设馆组织以编年体而集成的先帝统治时期的大事记;《大清五部会典》是记载清代国家体制和各部院职责权限及办事规则的最权威的典章类政书。两部典籍均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的最重要的档案文献之一。
与会专家听取了该项目负责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长邹爱莲关于项目提出与启动的情况介绍,听取了《结项报告》并观看了成果演示。随后,与会专家对项目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质询与评审。
评审专家一致认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共计6255万字,21.35万原文图像页的全文数字化《大清历朝实录》和《大清五部会典》,是进行清代历史和典章制度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具有切实的社会利用需求。该成果软件操作方便,功能选项较为完整,能满足使用者多用途检索和阅读历史文献的要求。与目前海内外同类数字化产品比较,在数据采集和系统功能方面达到了先进水平。其问世不仅为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提供了新途径,也标志着我国清代档案史料的刊布进入了信息化的新阶段。
杨冬权在听取专家意见后表示:这个成果不但是我们档案文献数字化的一个很好的成果,而且是档案编研和清史研究的一个很好成果,是为学术研究做桥梁的工作。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档案工作,而且也是档案编研工作的一种很好形式和成果,她代表了我国档案数字化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我们今后应该对这类有潜力、有发展前途、对学术界贡献大、影响大的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信息来源:中国档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