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布业
杭州市布业分布厂、布庄二种。布厂属工业性质,但亦有自设发行部,或批发或零售。其货以本厂所产为限。布庄纯属商业性质,据1931年调查,杭州市布庄53家,主要店家有高义泰、元泰、宏裕等,其中羊坝头高义泰布庄最大,1931年有100名店员,学徒20名,资本额5万元,营业额116万元。
布店内经理总揽全店事务,协理副之。帐房分内、外帐,内账除记进货及全店杂支等项外,还受理外账交易的账目,内记进货及全店杂支等项。外账则专理批发与零售账目。内外场掌理进货与发饷事项。店员职务甚繁杂,如遇批发交易,即在内栈(或称批发部)工作,遇零买顾客,即至柜上应付,学徒帮助各职员料理杂务。职工薪给以店铺之大小,营业之发达与否而定。通常经理年约360元,协理年约240元,店员年约120元,学徒津贴年6-24元不等。其进益靠年底分红利,不全靠薪水。
杭州市布业同业公会会址在柳翠井巷,旨在调解同业纠纷,办理同业周济事务。公会供奉关圣,每年旧历
布庄的主要商品分为三类:布、绸缎和呢绒哔叽。资本小的只经营布。布匹种类可分粗细两种。细货指其质地细腻,如标布、本色洋布、染色布等,来源多为日、英、美、德、法等国家,由上海各洋行经理。当时中国虽有细布出产,但在市场上比较罕见。粗布指其质地粗糙,如本色粗布、爱国布、厂布及各色粗斜纹等。其来源为平湖、松江、上海、无锡、南通、天津、汉口等织布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花旗粗布曾垄断中国市场,后国内有识之士倡议工业救国,国内各厂产量增加,因此布庄所销布匹,中国货日益增多。
浙江以杭缎、线春闻名全国,杭纺、铁机缎等也是名产,各布庄多附售绸缎,其营业数达全部20%。呢绒哔叽也是布业的附庸,其营业数占全部5%,来源以英、美、德、法等国为多。1931年后,上海唯一、胜达、先达等厂所制之骆驼绒等,足与洋货媲美。民国时期还盛行阴丹士林布,因为颜色鲜艳而为学生所喜爱。
杭州的布业以门庄批发为主,而大宗的顾客实际仰赖于周边的农村。布庄的经营方针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而改变。每逢蚕稻熟收之际是布商销售的旺季。一些大的布商如高义泰既销国产布,也销洋布呢绒,并由杭州江干和拱宸桥转销上江、运河一带布匹,以及国产的提花布、条格布、高布、花呢、冲哔叽、中麻纱等。
杭州高义泰布庄由高氏独资经营,于1904年开业。店主高子韶财力雄厚,在临平、钱清、上泗、萧山西兴一带有水稻田和棉田5000余亩。高子韶出资开设高义泰布庄于水漾桥西首,后遭火灾,于1911年前迁至羊坝头开业。1923年建成4层楼洋房,有职工130多人。抗日战争前的十几年为其全盛时期,在同业中首屈一指。
经过多年积累,高义泰至1934年存货达4万匹(其中有钱庄长期存款约l万匹)。与高义泰来往的银行、钱庄达20余家。高义泰每天有3000-4000元现金解钱庄。高义泰店堂里柜台边直竖着青龙碑,上写:“本店不收存款,并无票据在外”,以显示实力雄厚。
高义泰布店的经营特色:
重视商品质量。直接向生产厂、机户或洋货字号进货,讲究名牌正品。
重视宣传招徕。初建时期,在杭州四乡及邻县到处张贴高义泰布庄开张的广告。开业后派人去江干、湖墅等码头的茶坊、酒肆或渡船、烧香船上,装作品茗、喝酒或过路客人,向周围客商宣传,颇收成效。在每年秋季(8月下半月)大减价时期,高义泰的减价招贴纸张大,字句明,招贴面广,远至金华、义乌、绍兴,近至萧山、富阳、余杭及杭州四乡,同时在报纸上登大幅广告,与同业竞争。减价期间每天有万元以上的营业额。每天从早到晚,熙熙攘攘,顾客盈门,仅从钱庄里聘请来的清点硬币、钞票的临时收货员有四五人。
招待周到。 各营业部均设头柜(营业主任),经常了解营业员接待顾客的状况,吸收顾客对商店的各种反映。要求营业员业务水平高(本店学徒要五年满师才能上柜做生意),不仅要懂得各种布匹的性能、用途、估料,还要配置殡殓的“寿衣”(棺内配件的估料,幅门计算,备有寿衣估计簿),对量、剪、包、算操作美观利落。交易100元以上的顾客,招待客饭。
管理周密。账货分管,进出分理,各司其责。账目的查对核实,货房的发货验收,盘货、定价,都有专人严格执行。
适应市场需要。当时杭州布店以零售布匹为专业。辛亥革命以后,布店经营绸缎业务不断扩大,与绸庄平分秋色。杭州没有专卖呢绒的商店,有的布店也限于地段和资金,并不重视绸缎、呢绒等高档品的经营。高义泰利用其资金足、地段好、周转快的优势,扩大经营范围,加强棉布柜台,充实绸缎、洋货花色品种,特辟呢绒部,罗列中外毛织品。同时,整顿批发业务。
高义泰还涉足龙井茶的种植和营销,20世纪20年代在西湖龙井狮子峰租赁1000余亩茶园,成立茂记茶场。其龙井茶在1926年美国费城赛世博会和1929年西湖博览会上都得了金奖。
当时的职工待遇在同业中首屈一指。高义泰鼓励职工生意多做,店里多赚。收入有:薪金。总账、经理月薪30元,高级职员月薪20多元,一般职工月薪10多元,每年按15个月计算。大减价期间工资加倍,增加半月。二是柜川与圈儿。营业员做生意,在成交金额中提出0.8%作为柜川,其中30%归管理人员(出纳、货房等),70%归营业员。圈儿是推销滞货或积压品的奖励,在标价票签上盖一个圆圈(也有盖两个圆圈的),每销圈儿货l市尺,等于卖出l元货的柜川。三是大小公记。大公记属木箱、包布、机头布、剪剩零料等,分批卖掉后,钱登在公记簿上。经销厂布每百元有l元回扣(由布厂奖给职工的),也陆续登在公记簿上,到年底平均分配,每人约有20多元收入。小公记是从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后,高义泰准备内迁,当时有存货和现金约计20万元。货物通过省保安处用13条大船装运至金华、兰溪。职员中半数随同去金华、兰溪,其余自愿离店的给遣散安置费。高义泰先后在金华、兰溪、丽水三处重新开业。由于受日本飞机轰炸,加之货币贬值,市场萧条,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高义泰重回杭州时,所存货物现金已寥寥无几。为了维持业务,高义泰将店屋的后进典押给杭州土产联营公司,求益新老厂房也转押与华欧糖厂,艰难度日。杭州解放后,至1956年核资时,以4层楼全部店屋与生财等以私股61122元,进入公私合营。1966年,高义泰改名为时新布店。至1984年,重新恢复“高义泰”的招牌。